目录
中国人的机器技能(节录)
(注:1869年9月5日由《字林西报》刊出。《字林西报》,又名《字林报》,是英国在上海出版的英文报纸。1864年7月1日创刊,1951年3月31日停刊。) 徐鄂云(注:徐鄂云系美藉华人,徐寿之曾孙。)译 本文记述中国第一艘汽船,不假外人协助而造成的故事,可见曾文正公性格上耐人玩味之特征。同时,亦显示中国人具有机器天才的惊人实例。 同治元年三月,朝廷降旨两江总督,选拔奇才异能而精通格致制造之人,为振兴国力之畀倚。 曾国藩在辖区内,曾遴选最负盛名者六人:周、刘、冯、赵、华、徐。(注:指周腾虎、刘翰清、方骏谟、赵烈文、华蘅芳、徐寿六人。)徐氏无锡人,曾国藩召见于安庆,问其能否制造火轮。徐愿作尝试,并建议先制一具船用引擎的动作模型。当时他对蒸汽机的观念甚为模糊,虽曾乘坐汽船,仅得在船面观察轮机之运作而已。他唯一得力于《自然科学》著作中一篇蒸汽机之简述,一八五五年何卜森博士翻译,并由上海伦敦会出版社刊行。他在此书中充分吸取蒸汽及蒸汽机之原理后,即开始试造。搜集土制工具,著(着)手制造模型,于三个月内完成之。汽锅用锌类之合金所制,汽缸直径一寸七分,引擎速度每分钟二百四十转。 曾国蕃睹此模型,至为满意,并令开始为小火轮之制造。同时以鼓励之口吻相嘱:如有一次或二次试造之失败,此项工程仍须进行。 消磨一年时间,以置备国产工具、器材、绘制设计图案,而于同治二年十月造成一艘螺旋式之汽船。试航,仅能行一华里,即因蒸汽耗尽而完全停顿。原(源)于徐氏无仿造汽船之蓝本,不知锅炉管之必需而未予设置。迨后发觉错误,立即从事于通盘更改其机器型式及船身。同治三年,清军克复南京,机器局(注:即安庆内机械所。)由安庆迁往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