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附记:312 国道合宁高等级公路(合宁高速公路)修建始末
80年代,安徽省会合肥到江苏省会南京的合浦线154.4公里,汽车竟要行驶4个多小时。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及省交通厅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发展高等级公路提到了战略高度。不仅实现了全省高速公路零的突破,跻身于国内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前列,而且积累了建设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人才,为安徽高等级公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984年初,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副院长兼规划室主任朱精业等大胆设想,深入调查,提出“建设东西(浦口~叶集)南北(徽州~徐州)贯通线十字形公路主骨架”的构想规划,得到了领导的赞赏。正苦于资金短缺,难于实施之际,交通部下达了交计(84)977号文《关于编制公路交通七五计划和后十年长远规划的通知》和交计(84)114号文《关于集中研究编制国道312线上海至信阳段建设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部科研所牵头,集中上海、江苏、安徽、河南三省一市30多名专家和规划设计人员,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后,于9月6~20日在安徽滁县进行资料汇总和可行性报告初评工作。专家们一致认为:国道312线上海至河南信阳段东起中国最大的工商城市上海,贯穿经济最发达的长江流域“金三角”地带,西连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江淮中原地区,建设好这段公路,对于发挥上海经济区的核心作用,推动苏南经济起飞,带动两淮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专家们还建议上海~合肥段可修高速公路。交通部有关人员还透露:哪个省市先修高速公路,部里将从车辆购置费中给予优惠补助,同时还将出台“贷款修路(桥)收费还贷”的政策。 在此之前,1982年省公路局为编写《安徽古代陆路》,在全省开展了“三古”(古道、古桥、古渡)调查。滁县地区高级工程师宫有安、工程师王祥植等人通过查阅古籍,实地考察,发现了一条连接苏皖两省省会的古道。古道由江苏南京浦口经安徽滁州、全椒、巢湖、肥东等市县到合肥(古称庐州)。这条古道历史久远,而今合肥至南京的合浦路,东段浦口至全椒基本沿用古道路线,西段全椒经二郎、古河、柘皋、肥东至合肥,则绕经古河偏离了古道。1982年6月1日,宫有安等在安徽九华山召开的《中国公路交通史》华东片区第二次编写经验交流会上,首次提出借鉴史料,“古为今用”,沿古驿道改造合浦路西段的建议,以缩短里程,节省建设资金。同年9月1日在滁县召开的安徽省地方志业务研讨会上,宫有安等人又重申了这一建议,引起省地各级领导的重视。会后,滁县行署交通局派宫有安等正式向省公路局汇报并建议尽快将该路列入计划兴建项目。1983年11月8日,省公路局决定查勘肥东至全椒的合浦路西段,组织省公路勘测设计院有关人员赴现场进行查勘。12月底完成查勘报告,经过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多次论证,提出3个方案进行比较,并推荐第一方案,该方案走向基本与古道吻合,比原合浦路缩短25公里,以当时交通量计算运费一项,一年可节约2000多万元,以每公里造价预算384.6万元计,可减少工程费用9600多万元。这个事例,说明古代道路史料服务于当代交通建设,“为决策者提供依据”,是一条重要信息渠道,具有明显的社会应用效益。 1984年10月,省交通厅由厅长李甫主持专门召开会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果断决定修建312国道南京~合肥段,按高速公路设计、实施。要求抓紧前期工作,立即上报安徽省人民政府和交通部,争取国家支持。 1984年12月22日,中共安徽省委书记黄璜在中共安徽省第四次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七五”期间,继续加强能源交通建设。拓宽、贯通南京至信阳、徐州至徽州安徽段的公路干线。 1985年4月23~27日,全省交通会议在合肥召开。新到任的省交通厅厅长王清华在会议期间接见新闻记者时,发布了修建南北东西公路贯通线的10条多渠道集资措施。新华通讯社高级记者姚燕戈当即撰稿,将此消息刊载于1985年5月4日《国内动态清样》1016期上,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5月6日李鹏副总理批示交通部:“请钱永昌同志研究,安徽的措施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5月30日钱永昌部长给李鹏副总理的报告中,肯定了“东西、南北线是国家干线公路,也是安徽的主要交通线,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七五’期间进行改造是完全必要的”,并同意312国道合肥以东126公里,按高速公路标准布设线路。同时肯定安徽多渠道集资修路的10条措施大部分是可行的。李鹏副总理在该报告上批示“同意”,并迅速转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7月16日,省长王郁昭主持召开省人民政府第十六次办公会议,正式研究集资修建东西、南北两条贯通公路问题,根据安徽财力,决定先建合肥至南京段。8月24日省计划委员会以计能字(1985)92号文正式批准两路立项。 当时,国内高速公路建设还处在孕育初建阶段,国家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方法,刚成立两年多的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在既无参考资料,又缺乏高速公路设计经验的情况下,承担了合宁高速公路的勘测设计任务。为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勘测方法、工艺,在省交通厅支持下,以华东公路科技情报网网长名义邀请国内47个大专院校、科研、设计、施工单位的96名专家、教授和设计人员,于1985年5月在黄山市举办高等级公路技术研讨会,广泛深入地探讨交流高速公路的设计施工技术问题,获得了大量资料。同济大学皖籍教师李方还无偿提供了其刚开发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会后又帮助设计院培训人才,建立电算室。通过专家指导和全院职工的努力,仅用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312国道龙塘~西葛110.114公里的初步设计任务。11月6~8日省计划委员会邀请交通部及省内外专家进行了初步设计会审。11月27日省计划委员会以计设字(1985)865号文批准了初步设计。 312国道东起上海,经苏、皖、豫、陕、甘,西至新疆伊宁,是国道东西向公路主干线,合宁高速公路安徽段是该线的重要组成路段。从苏皖交界的西葛至合肥大蜀山全长134公里。由于当时合肥市南环路(30公里)规划未定,初步设计只进行到合肥东郊的龙塘。该路段按平丘区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计算车速120公里/小时,路基宽26米,水泥混凝土路面,上下行四个车道,全立交、全封闭、控制出入,桥梁载重等级汽超20/挂120,路桥设计洪水频率1/100。 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省公路勘测设计院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施工图设计。1985年底时值严冬,气候寒冷,省院领导班子知难而进,身先士卒,院长谯志清,党委书记张风惠、总工程师施明富等率领150名职工,夜以继日奋战在312线上。经过120多天的艰苦拼搏,终于在1986年4月中旬将合宁高速公路的初设蓝图在实地定位,随后又完成了施工图设计,为尽快使这一重点工程项目上马赢得了时间。(注:经过施工检验,证明该路段设计先进、精确、经济、适用、美观。1992年交通部授予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312国道勘测和设计两个二等优秀奖,省设计院资质和知名度也随之提高,成为国内知名的甲级设计院。) 1986年是“七五”开局之年,也是安徽高等级公路起步运作,艰苦创业之始。 同年5月,省交通厅成立了312国道建设筹备组,副厅长金明生任组长,厅副总工程师李永铎任副组长,成员为谯志清、施明富、朱毅然、刘效尧,主要任务是抓设计和施工准备以及机构设置。 1986年7月15~16日,省人民政府在全椒召开省312国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扩大)会议,宋明副省长传达了省人民政府第二十次办公会议纪要,宣布省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会上还确定了各级指挥机构及负责人。省领导小组组长为龙念(后由吴昌期、徐卿继任),副组长金明生(后增补戴芳华、王清华),成员为谭布真、许鸣天、周古廉、李永铎(后增补吕美宣、卢卫峰)。省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由金明生任指挥,李永铎、周文华、戴锡坤、陈道泉、蔡嵩生、姜嘉琦、谯志清任副指挥(李、姜、谯为专职副指挥),朱毅然为总工程师,吴钧枢为副总工程师。合肥市、巢湖、滁县行署设立312国道工程办公室,分别由王明山、罗忠、杨兆福任主任;肥东、全椒县,巢湖、滁州市成立312国道工程建设指挥部,分别由邵林生、朱桂志、罗端木、高菊华任指挥。这次会议还制定了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和由县(市)政府负责实施,经费包干的办法。 7月下旬沿线各级指挥机构相继成立,开始运作,各级政府领导亲自抓土地房屋征迁工作。由于宣传深入,政策兑现,群众支持,龙塘~西葛110公里,征地7100多亩,拆迁房屋5万多平方米,仅用110天全部完成,为如期开工作了充分准备。 7月21日,李永铎带领第一批13人进驻合肥铜陵新村83号楼省指挥部正式办公,指挥部人员均由厅直属单位借调,以后陆续增至50余人。整个工程的招标、监理、施工、管理、资金、材料供应等均由省指挥部全权负责。指挥、副厅长金明生(1989年9月任厅长),以一半工作时间来指挥部解决重大问题;副指挥、厅副总工程师李永铎(1990年1月任副厅长)主持指挥部全面工作。指挥部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和工作作风建设,遵循“高速公路高效率,重点工程重协同”的精神,提出了“团结、拼搏、奉献、高效、求实”作为部风和路风,并从领导作起身体力行。创业初期,条件艰苦,没有会议室,大家就挤在交通车里开会,领导们多是在开往工地的车上碰头研究工作,主要时间深入在工地、在现场、在第一线,每天工作长达10多个小时,没有节假日。工作中重实效,工程上发生的问题,一般问题“不过夜”,现场拍板处理,重大问题3天之内必须解决。当天发生的事,第二天就在《312简报》上刊出。指挥们对自己分管的部门和工地了如指掌。指挥部各室互相配合,层层负责,人人尽职,与沿线政府协调行动,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真可谓“指挥若定”,“令行禁止”,人们称赞为“312精神”,“312作风”。 312国道合宁高等级公路的修建,不仅采取招投标而且实行工程监理制度,这在安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还是首次,当时在国内也还不多见。6个中标参加施工的单位是: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局一处、第二公路工程局二六公司、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公司、安徽省港航工程公司、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四处、第十六工程局一处、三处。工程以机械化施工为主,工程管理严格按照标书办理,省指挥部派出32名监理工程师常驻工地进行现场监理,每道工序必须经监理人员检验认可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合格工程才能计量支付费用,从而有效的控制了质量、进度和投资。 1986年10月1日,在全椒立交桥工地举行了312国道合宁高等级公路开工奠基仪式,1987年全线进入全面施工,1990年12月28日在滁河大桥东43k+600处路面胜利合龙。交通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发来贺电,龙念副省长主持了合龙祝捷大会。1991年4月6日肥东至全椒段83公里开始试运行,同年10月4日龙塘至西葛(其中吴庄至西葛18公里为二级路)正式通车,在肥东收费站广场举行隆重的通车典礼,交通部副部长王展意,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省委副书记、省长傅锡寿为通车剪彩。(注:吴庄以东原设计与江苏接线点为西葛,江苏为开发江浦县要求改至周庄接线,经交通部批准并由部公路二院按一级路标准设计,将吴庄~西葛18公里改为二级路施工,致使吴庄~周庄段11公里迟至1991年11月开工,于1992年9月28日建成通车,与江苏浦珠一级公路连通。至此,合肥以东至南京段103公里高速公路全面竣工。) 合宁高速公路修建历时5年多,全长103公里,共完成路基土石方769.76万立方米,桥梁67座,涵洞491道,水泥路面173.87万平方米,沥青路面12.34万平方米,互通立交3座,分离式立交33座,下穿通道173道,以及防护工程,全套通信、监控等交通工程设施,还同时建成二级联络公路18公里,三级辅道公路45公里。工程竣工决算总投资54264万元,比批准预算节省2643万元,平均每公里高速公路造价不到500万元,为当时国内最低造价。上述总投资中交通部补助2.4亿元,占43.23%,余为省养路费自筹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