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高等级公路勘测设计
一、二级公路和高速公路统称高等级公路。1974~1975年,合(肥)六(安)路改线新建,按照一级路线型、二级路标准测设,是安徽高等级公路设计的开始。1985年,312国道皖境西葛至龙塘段,被列为交通部和安徽“七五”期间重点工程项目,按照高速公路线型、一级公路标准测设,是安徽首次对高速公路的测设。 1985年5月,省公路勘测设计院成立了“合西高速公路测设领导小组”。谯志清任组长、施明富、李富华任副组长。在国家尚未制订有关高等级公路测设规范的情况下,自行拟定了《312国道两阶段详细测量规定》、《312国道皖段路线设计规定》以及《测设实施意见》、《实测与施工图设计实施计划》,选调人员,组成了专业配套的测量队,开始初步设计,先在1/50000航测地形图上选定路线方案,拟定设置互通式立交地点,并进行实地察看,对全椒以东与江苏省交界处的3个走向方案,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查比较,提出推荐方案,经安徽省交通厅同意后,在1/10000航测地形图上按推荐方案作纸上定线,并计算出各点座标、交点间隔与平曲线几何要素。后委托安徽省测绘局,按定线与平曲线资料在中线两测布设2级导线与4等水准网,进行1/2000带状地形图测设,点位间隔均不大于500米。最后在带状地形图上详细定线,基本上是按1/10000图已定中线展绘,个别处稍作修改,避开工程过于艰巨地段与其它大型构造物的干扰。 是年12月开始详测,共分电算、放样测角、中桩直线、曲线、地形、用地、拆迁调查协议、固定桩、桥梁地质钻探、线路及小桥涵地质、筑路材料调查、土工试验、跨河、跨线桥涵、野外内业、行政等13个作业组,110余人。除按一般公路测量方法操作外,主要是先以电子计算机计算出全线各导线点与中桩座标关系的放样资料,使用红外测距仪在导线点上实地放出中桩桩位。由于桩号以座标计算为准,避免了中桩量距的累计误差。横断面采用水准仪施测,现场绘图,记录数据后及时输入计算机,并与沿线导线点高程闭合,全线累计均不超出容许误差。 1986年4月开始施工设计,分线路、桥涵及人机孔、电算、预算4个小组,除桥梁设计图纸仍由手工绘制外,其余图纸全部由电子计算机完成。 根据计划任务书与初步设计的规定,全线平纵线型及横断面,采用平丘区高速公路的指标,其余各项工程的技术标准,均采用平丘区一级公路指标的高限值,按全封闭、全立交设计。在线型组合设计中,力求达到平纵面线型分别符合规定标准、平面与纵面组合而成的立体线型,具有连续而顺适的外观,并与周围地形、环境相协调,以确保行车安全,使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与心理上均有良好舒适的感受。为便于检验线型组合,利用微机绘制了间隔250米、可注视前方1000米范围的透视图。 在测设过程中,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实行“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果审验、后续服务”的“四环节”管理和成果审验“一校(校对)三审(队部审、总工审、院部审)”制,测设成果经省交通厅和省公路管理局检验评定为质量优良,测设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