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航空物探(磁测)
航空物探是把探矿仪器、设备装在飞机上,从空中进行地质调查、矿藏普查和其他专业性测量。1957年,国家地质局九O二队和中国民航局的专业队配合协作,在安徽省的长江流域进行航空物探。1969年,民航北京管理局第二飞行总队对安徽民航第十四飞行大队进行航空物探培训。80年代,第十四飞行大队连年在福建崇安、江西赣州、吉安地区、江苏苏北、皖南屯溪和安徽长江流域、山东沂蒙山区、浙江省等地探测铁、煤、铜、金刚石等矿。
1980年,第十四飞行大队参加地质部在山东临沂、沂蒙山区探测金刚石矿。飞行作业时,用1∶25万航空照片领航定位,在50米高度测线间隔为200~250米,进行网络飞行,偏航距离不得超过100米,在独立显著目标上5~8公里打一个方位标,测线长、间距小,领航及飞行难度大。试验飞行40多小时,地质部对效果、质量都很满意。
1984年在浙江发现铀矿,地质部下达探矿任务给浙江、江西、福建3省的航空物探大队,由安徽民航第十四飞行大队作业。
1984年,浙江地质局物探大队选择原子能发电站地址,由第十四飞行大队在杭州湾进行地质物探飞行,航空物探的速度和工效是地面人工作业的7倍多。
二、航空摄影
50年代安徽治理淮河时,空军航空摄影部队对淮河工程进行了摄影。60年代初,上海民航管理局派飞机在安徽长江流域进行摄影。1964年民航第二十六大队(第十四飞行大队前身)航空摄影总计3小时。70年代当淮南电网加入华东电网时,第十四飞行大队对电网线路走向进行了摄影;80年代初,第十四飞行大队开始录相摄影,摄影项目为安徽的水利枢纽工程、农田设施规划、城建规划、环境保护、厂矿广告等。自1981年起,第十四飞行大队断续在浙江杭州、江苏南京、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市区、合肥大蜀山等地拍摄新闻纪录片,在徐州郊区拍摄小麦丰收景象。1986年拍摄总计45小时,为历年最多的。
上一篇:导言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