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军邮总视察段
一、赣皖(南)、鄂皖、豫西军邮总视察段 民国26年(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未及一年安徽沿长江和铁路城镇先后沦陷,安徽邮政管理局被迫撤退。军邮事务分属赣皖(南),鄂皖、豫西三个军邮总视察段。 赣皖(南)军邮总视察段,驻江西南昌市,总视察员徐祖光,管辖赣北、皖南及苏皖边区;鄂皖军邮总视察段,驻湖北安陆县,总视察员张..扬,管辖平汉路一带,豫省以南及鄂皖边境;豫西军邮总视察段,驻河南洛阳市,总视察员傅德卫,管辖豫省及豫皖边区。 二、浙江军邮总视察段 民国28年(1939年)6月3日,浙江军邮总视察段奉令改称“第1军邮总视察段”,原主管总视察员为郑钟煌,奉令调充鄂皖边境游击区军邮总视察段总视察员后,由凌鸿钧继任。民国32年(1943年)12月,凌鸿钧调任第13军邮总视察段总视察兼第20军邮收集所所长,由曾键吾接任,后由周德光出任总视察员。该总段办公处原设浙江金华,后移驻安徽歙县、浙江淳安。抗战胜利后,于民国34年(1945年)9月20日,移驻杭州。该总视察段原仅辖浙北一带,自民国28年(1939年)6月3日后,由邮政总局核定其管辖皖南、浙西、苏南及赣东北各局。总视察段下设9个视察分段,16个临时邮局及第11军邮收集所。 第一军邮总视察段管辖皖南各局及所属分段如下: 第四分段:婺源(今属江西)、东流、至德。 第五分段:河沥溪(准备局、视察驻地)、郎溪、水东、孙家埠、周王村、宣城、宁国。 第六分段:广德(视察驻地)、张渚镇。 第七分段:太平(准备局、视察驻地)、南陵、青弋江、泾县、青阳、陵阳镇、贵池、旌德、三溪、榔桥河、石埭、茂林、汤口。 第八分段:歙县(视察驻地)、绩溪、上溪口、祁门、渔亭、黟县、万安、隆埠、屯溪(一等局、准备局)、岩寺、深渡。 临时邮局:番号为:52、42(以上河沥溪转)、49(广德)、21(绩溪)、27(歙县)、124(太平)、48(泾县)。 太平、屯溪、旌德、贵池、南陵为邮件承转局,其中太平为北上邮件最大承转局。承转邮件密路有汤贵路、至太路、襄繁路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浙江邮政管理局与安徽邮政管理局商定,自民国34年(1945年)12月1日起,将代管皖南各局拨回安徽邮政管理局管辖。 三、东海游击区军邮总视察段 民国28年(1939年)2月28日,交通部邮政总局电令东海游击区成立军邮总视察段。该总段自同年6月3日,改称第10军邮总视察段。首任总视察员为王赓荃,驻河南省洛阳,管辖长江以北,津浦路以东,黄河以南各地(包括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直属邮政总局(驻贵阳)领导。邮政总局调遣湘、鄂、粤东、豫西等总段军邮视察员、军邮业务员等7人,集中洛阳,鄂皖段派往于学忠部军邮视察员、军邮员等3人,随于部开设第33军邮业务局。总段筹组由鄂皖边区至东海游击区间的干线邮路一条,副线邮路若干条,为第10军邮总段与后方取得联络的主要邮路。 四、鄂皖边境游击区军邮总视察段 民国28年(1939年)3月17日,鄂皖边境游击区军邮总视察段在安徽省立煌县(今金寨县)成立,后移驻临泉县,首任总视察员为郑钟煌。同年6月3日,改称“第11军邮总视察段”,总段置军邮视察员2人及军邮员7人,下设9个视察分段和131—134号四个军邮业务局。管辖范围为长江以北,平汉路以东及津浦路以西的鄂皖境内各地,后重新核定为安徽、湖北境内、长江以北及平汉路以东的国民党统辖区政令所及各地。 民国30年(1941年)2月,第11军邮总视察段辖区内驻军增加,为适应军队通信需要,邮政总局同意该总段成立第19军邮收集所,所长由该军邮总视察郑钟煌兼任。除所长外,暂置主任所员及所员各1名。 至民国32年(1943年)5月,第11军邮总视察段驻安徽机构、人员、供给概况详见表1—2—6。 第11军邮总视察段驻安徽机构、人员、供给一览表 表1—2—6 ![]() ![]() 民国32年(1943年),重新调整了第一、二、四、七视察分段。第七分段由阜阳移设鲁西,其辖境定为津浦路以西,山东境内各地及苏豫边区并管辖上述地区之军邮局(所)。原由第七分段管辖之涡阳、太和、界首集、临泉各局划归第四分段管辖;第四分段所辖正阳关、凤台、颍上、霍邱各局改归第三分段接管;第三分段所辖霍山、毛坦厂二局,改拨第一分段接管。 同年8月16日,劳伯秋任第11军邮总视察段总视察员。 民国33年(1944年)6月30日,安徽邮政管理局霍山办事处鉴于第11军邮总视察段各分段原定辖境太大,局所较多,为加强各视察分段查视进度,决定重行划分视察分段管辖范围; 第一视察分段(驻立煌):立煌、流波..、麻埠、苏家埠、古碑冲、叶家集及辖地内各军邮局(所)。 第二视察分段(驻桐城):桐城、青草塥,金神墩、罗昌河、孔城、庐江、三河、舒城及辖境内各军邮局(所)。 第三视察分段(驻六安):六安、霍山、毛坦厂、中梅河、南分路口、保义集、正阳关、霍邱及辖境内各军邮局(所)。 第四视察分段(驻阜阳):阜阳、蒙城、河溜集、凤台、颍上、杨湖镇及辖境内各军邮局(所)。 第五视察分段(驻古河):古河、含山、铜城、定远、柘皋、梁园及境内各军邮局(所)。 第六视察分段(驻罗田):罗田、塍家堡、麻城、三里畈、黄安、礼山、浠水、广济、刘公河、英山及辖境内各军邮局(所)。 第七视察分段(驻临泉):临泉、界首、涡阳、太和、三河尖及辖境内各军邮局(所)。 第八视察分段(驻太湖):太湖、宿松、黄梅、石牌、潜山、岳西及辖区内各军邮局(所)。 第九视察分段(驻罗村):罗村、王庄、岔河、益林、东坎、仰化集、车桥及辖区内各军邮局(所)。 涡阳及苏北各密路由七分段指挥;太至、桐贵、南柘等密路由第八分段指挥。 民国34年(1945年),第11军邮总视察段增设第十和十一两个分段,分别驻扎在湖北潢川和河南沈邱两地。同年5月1日,为应付局势紧张,在流波..设立临时军邮档案及公物保管处,疏散一部分重要档案及公物、籍策安全。5月3日,驻李大庄第19集团军兵站分监部之1112派出所在该部驻地成立。 第11军邮总视察段运邮密路有:太(湖)至(德)路、南(分路口)柘(皋)路、保(义集)梁(园)路、铜(城)古(河)路、蒙(城)濠(城)路、涡(阳)王(庄)路、涡(阳)高(楼)路、桐(城)贵(池)路等8条。皖北后方各局封发皖南各类邮件,直接发由各密路经转。 民国35年(1946年)4月1日,第11军邮总视察段奉令撤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