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抗战初期,新编第四军,军部转移到皖南泾县境内。民国26年(1937年)12月,新四军驻武汉筹备处,曾从国民政府军令部领过苏、浙、皖三省1∶5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一套,这批图中,缺少转移后的军部驻地周围地图3幅。民国27年(1938年)秋,在军部作战科李志高及参谋叶超带领下,用简易测量和兵要地志调查法,突击完成茂林、太平、榔桥3幅1∶5万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同年10月缩印苏皖南部1∶10万比例尺地形图4幅。民国28年5月,军部成立测绘室,驻泾县罗里村,成员10多人。主要任务是:管理地图、简易测绘、兵要调查、标绘地图、绘制战绩报表等。民国29年春,该室用小平板测绘云岭、茂林、小河口、铜陵、大坑王、黄村、小岭一带地形图,比例尺不详。5月下旬,新四军准备北移,测绘室派熊永龄、项鹤鸣两人随军部考察团一起查看地形。该团从云岭出发,经马头镇、杨柳铺、孙家埠、十字铺、朗溪、南渡、竹簧镇、至溧水县水西村止,沿途进行兵要地志调查,勾绘行军路线图,驻地附近略图。8日,内战威胁日重,参谋处组织50余人熟悉泾县、南陵、青阳三县防区地形,测绘室派熊永龄为向导在东西宽30~40里,南北长100余里的范围内,全面进行兵要地志调查。9、10月间,测绘室利用1∶5万比例尺图以缩绘方法制成北起陇海铁路,南至浙皖交界,包括新四军整个活动地区的1∶50万比例尺地形图,由军部印刷厂印刷。12月,军部奉命转移,行前又勾绘了大康王、木岭、石井坑、巫岭、高岭、铜岭一带等高线图,油印下发各队。“皖南事变”中,测绘室陈嘉伦不幸牺牲。
民国34年初,粟裕率新四军第一师南下,在江苏长兴县仰峰休整,建立苏浙军区。3月,为补绘皖浙交界处缺图区,参谋处派人在部队掩护下作业,4月18日,秦叔瑾等随7支队在孝丰、宁国、广德、3县交界处的孔夫关、千秋关、仙霞村一带抡测地形。5月9日,又在9支队掩护下,补测广德县建平塘、嵩村、前村、白马庙一带地形。5月27日,孝丰、广德、宁国3县8幅1∶5万比例尺地形图补测毕。这次补测方法甚简,即利用1∶30万比例尺地图放大成1∶5万比例尺兰晒图,然后分割成若干小块,每人一块分头作业。使用工具有:讲义夹、指北针、铅笔、尺。通过步测、目测、调查询问等办法,补测道路、水系、村落、勾绘等高线,最后经整理、拼接绘制成图。
民国34年元月下旬,新成立的新四军测绘室随军部到达盱眙县黄花塘东南之杨庄。初建时该室20人,至10月发展到40人,主要任务是印刷战区1∶5万比例尺地形图,其范围在苏皖北部及鲁南一带。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