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建国前的城市测量
合肥,古称“庐州”,清嘉庆八年(1803年)《嘉庆合肥县志》卷首附有《合肥县傅郭城图》、《合肥县境总图》、《合肥县境山图》、《合肥县境水图》等计12幅;光绪十一年(1885年),《续修庐州县志》卷首有《庐州府城图》、《庐州府境总图》等计10幅,皆用写景法编制,地物间距基本按比例表示绘出。图3-7-1是当时所绘《合肥县傅郭城图》。可见测绘技术在清代的城镇建设中已得到应用。

民国24年(1935年),合肥县政府测制出《合肥新区全图》,以红、黄、蓝、绿、紫、土黄6种颜色普染区分全县6个区,以不同颜色和符号表示出界线、山川、河塘、道路、城区、城垣、街道、学校甚详。全图为1∶30万比例尺,由合肥耕墨斋石印。
民国34年(1945年),安徽省民政厅土地测量队测制安徽省合肥市城区地籍图,全图标注甚详,比例尺为1∶5千,现存蓝晒图。
二、建国后的城市测量
1949年11月,合肥市人民政府生产建设科测制《合肥市区图》,包括老城区及东门外淮南铁路以西的城乡地区,图上绘有指北针和图例,比例尺为1∶6千。1952年10月,市政府建设科测制《合肥市街道计划草案图》,包括老城区及淮南铁路以西的城乡地区,图上绘有指北针,比例尺1∶5千,并附有《合肥市区域划分干道系统示意图》,其后,合肥市道路的规划均在该图上进行。
1950~1953年,合肥市人民政府建设科组织10余人进行老城区1∶5百平面图测绘,面积为3.5平方公里。其间,借助安庆、芜湖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实习测绘约20平方公里1∶1千比例尺地形图,基础控制全部为小三角和导线网,精度较差,但对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的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1955年2月,合肥市政府成立合肥市测量队,不足20人,精密仪器全靠外借。同年,测量队对合肥市近郊进行了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四等三角网和二等水准网的控制测量,并开始第一轮1∶5百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下半年完成东郊工业区1∶5百比例尺地形图3.8平方公里。
1950年,市测量队招收两批高、初中学生进行培训,边学习边生产,到1956年底,完成1旧城区1∶5百比例尺和南郊1∶2千比例尺地形图达100平方公里,其中1∶5百比例尺地形图占10多平方公里。1957年,在城建部测量公司的支援下,建立了合肥市三角控制网,总控制面积为350平方公里,属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9年,为适应“大跃进”形势,在华东勘察分院的支援下,将合肥市控制网扩大至1622平方公里,并测绘铁路枢纽60平方公里的1∶2千比例尺地形图。从1955~1966年,合肥市建立的二、三、四等控制网面积达1622平方公里;施测二等水准131.6公里,三等水准109.7公里,布设一、二级导线88公里;测绘1∶5百比例尺地形图12.4平方公里,1∶2千比例尺地形图382平方公里,1∶5千比例尺地形图717平方公里,1∶1万比例尺地形图1138.2平方公里。
1971年,为编绘战备图,在安徽省军区、6408部队、省地质局、交通局、林业局的参与配合下,在修测已有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础上,编绘1∶1万比例尺地形图,面积达499.2平方公里,该图当时为编制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用。
1972~1976年间,合肥市测量队第二轮更新测图开始,测绘了近郊1∶5百比例尺地形图约20平方公里,其中5平方公里由上海市勘察院支援完成,同时完成二等水准校测370公里和三等水准校测46公里以及新测四等水准110公里。
1979年,市测量队委托中国民航第二飞行总队对合肥市首次进行航空摄影,摄影面积384平方公里,比例尺1∶4千~1∶4.2千。外业主要用全野外布点;内业用解析空中三角法、电子计算机加密象控点,并用分带纠正制作象片图供外业调绘测图。到1983年共完成综合法测图1∶2千比例尺地形图471幅,覆盖了老城区外围面积94.2平方公里。1979~1983年间,合肥市测量队还完成三、四等三角网加密,新测四等水准33公里,新建等级导线33公里;施测1∶5百比例尺基本地形图496幅,面积24.8平方公里,1∶1千比例尺地形图13.2平方公里,1∶2百比例尺基建图50幅,0.5平方公里。
1983年12月,合肥市测量队更名为合肥市测绘队,定编为71人。1983年后,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测绘发挥了先行和保障作用。近10年来新测、扩测了三环路以内1∶5百比例尺地形图36平方公里,并缩编成1∶1千比例尺地形图,填补了老城区无1∶1千比例尺地形图的空白。为配合市政重点建设工程,完成了蜀山路、蚌埠路、芜湖路、合裕路、阜阳路、寿春路、长江路、金寨路、徽州路主干道的设计与测量,并完成大型建设项目的基建测图和工程测量达2千余项;进行了合肥市地下管网普查和机助成图工作,基本摸清了40多年来合肥市地下管线、人防坑道的分布。
合肥市西北枕江淮分水岭,东南郊面临巢湖,汛期经常受洪水威胁。1977~1983年市测绘队共完成359.2标准平方公里(1标准平方公里=137工作日)的防洪测绘任务。合肥市郊的董铺水库建于1958年,是全市水源之一,库容1.7亿立方米。从1966年开始,市测绘队对长为2.46公里的水库大坝进行了沉降观测,用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持续观测长达10年,得出了大坝沉陷量与温度有关,沉陷量最大为16.45毫米。
合肥市测绘队长期执行建设部制定的《城市测量规范》。以上成果属1954年北京坐标系,吴淞高程系。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芜湖市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