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建国前的测绘概况
蚌埠市的勘测业务始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筹建蚌埠淮河铁路桥工程。民国36年(1947年)1月,国民政府在蚌埠正式设市后,工务局下设的科室内有几名工程技术人员兼做测绘工作,仪器设备简陋,仅有1台美国产经纬仪和水准仪。从光绪三十四年至民国37年间,现存测成的地形图有3张,即1∶5千比例尺蚌埠市街道、蚌埠市下水道系统图,1∶2.8万蚌埠市郊图。
二、建国后的测绘工作
〔控制测量〕
蚌埠市三角控制网于1957年6月由蚌埠市建设局委托治淮委员会勘测设计院控制测量队承担,1958年6月提交成果。共建点43点,其中一等三角网点9个,组成9个三角形;二等点17个,组成53个三角形;三等点17个。控制面积为325平方公里。作业依据1955年10月,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勘察测量管理局编发的《城市测量规范》,属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8年,市勘测队在原三角网基础上施测四等三角导线点13个。
1957年7月~1958年8月,市建设局委托治淮委员会勘测设计院承担了蚌埠市水准网的施测工程。共完成二等水准点53个,23条线路,长度为129.5公里;三等水准19点,20条线路,长度为59.1公里。总控制面积为325平方公里。属1956年黄海高程系。作业依据1955年10月,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勘察测量管理局编发的《城市测量规范》。测量仪器采用威特N3水准仪。
〔城市导线〕
蚌埠市区导线网,按市中区、市西郊区、市东区,分别用二、三级导线布设。市中区其范围东起解放四路,西至圈堤,南至涂山路,北抵淮河堤。导线网于1959年初开始布设,年底结束。共布设二级导线46点总长度6654.89米,控制面积为10平方公里;三级导线116点,总长度1.660495万米,控制面积为10平方公里。市西郊区导线网,其范围为席家沟以西,江淮路以东,涂山路以北,胜利西路以南一带。该区1965年8月,由市勘测队施测完成,共布设二级导线43点,长度7222米,控制面积8平方公里;同时加密了三级导线网,63点,长度7.0540万米,控制面积8平方公里。东市区导线网1966年2月施测完成。其范围,交通路以东,凤阳路以北,淮河堤以南,龙子河以西。共布设二级导线网47点,长度8590.39米,控制面积5平方公里;三级导线网51点,长度8008.73米,控制面积5平方公里。全市导线网均系市勘测队设计、施测。测量仪器用苏联ТБ—1型经纬仪。
1988~1989年,市勘测队导线组加测了市区一、二级导线,以满足城市工程建设需要。共完成一级导线点393点,二级导线点206点。作业依据1985年建设部的《GJJ8—85城市测量规范》。
〔地形图测量〕
1950~1953年,由市建设局组织技术人员测绘了市区1∶5百比例尺街道平面图47平方公里和市区1∶2千比例尺地形图12平方公里。
1958年11月~1959年7月,市测量队对蚌埠市建城区施测了1∶5百比例尺地形图。范围是:南至飞机场,北至淮河堤,东、西均至圈堤,成图面积14.9平方公里。作业依据1958年国家测绘总局的《1∶5百、1∶1千、1∶2千比例尺地形图图式》;市勘测队编写的《蚌埠市建城区1∶5百比例尺地形图测量暂行规定》。作业利用小平板配合水准仪进行。
蚌埠市1∶1千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可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近郊1∶1千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从1958年7月~1959年12月,市勘测队组织施测了圈堤以外西至黑虎山,东至长淮卫火车站,北过小蚌埠,南至燕山地区190平方公里,共792幅。第二阶段,1965~1966年施测了建城区1∶1千比例尺地形图,范围是:东至龙子河,西至八里桥沟,北至淮河,南至飞机场,面积25平方公里,测图119幅。第三阶段,增测1∶1千比例尺地形图从1972~1979年,施测了钓鱼台、东郊、宏业村、凌家坝4个测区1∶1千比例尺地形图面积23.5平方公里,测图95幅。执行的规范有:1958年国家测绘总局的《1∶5百、1∶1千、1∶2千比例尺地形图图式》,1959年城建部综合勘察院、城市设计院的《城市测量规范》;市勘测队编的《蚌埠市1∶1千比例尺地形图测量细则》。
1959~1960年,市勘测队对蚌埠市的郊区及邻县的部分地区(东至凤阳老城,西至怀远县城,北至北淝河,南至西泉街)进行了1∶5千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总面积1155平方公里,测图301幅。采用直角坐标40×40厘米的正方形分幅。作业依据1958年国家测绘总局《1∶5百、1∶1千、1∶2千比例尺地形图图式》及本队编制的《蚌埠市1∶5千比例尺地形图测图暂行规定》。
〔航空摄影测量〕
1980年4月28日~5月30日,中国民航第二飞行总队对蚌埠进行了航空摄影,航摄面积299.2平方公里。1980年11月12日,市城建局委托省测绘局承担航测成图任务,1983年结束,共完成1∶1千比例尺航测地形图516幅,计103.2平方公里;1∶2千比例尺航测地形图18幅,14.4平方公里。其范围为蚌埠市区、西郊、东郊、长淮卫地区。其余部分由市勘测队承担,共测1∶1千比例尺航测地形图120幅,计24平方公里;1∶2千比例尺航测地形图168幅,计134.4平方公里,其范围主要是秦集、燕山、龙子河、李楼、小蚌埠地区。作业依据1979年国家冶金部的《工程测量规范》;1977年国家测绘总局的《1∶5百1∶1千、1∶2千比例尺地形图图式》。
〔管线图测量〕
为满足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市测量队从1966年3月开始施测上下水管线、电力、电讯、电缆1∶5百管线图。至1969年底,共测成图137幅,其范围在圈堤以内(东至肉联厂,西至构件厂,南至无线电一厂,北至淮河)。作业依据1959年城建部综合勘测院、城市设计院合编的《城市测量规范》;本队编写的《管线图图例》,还参考了芜湖市、南京市有关管线测量细则。
上一篇:第二节 芜湖市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