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导言
安徽省地图制图,自清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建省后,舆地图编绘逐渐增多,大多采用传统的计里划方或计里划方与经纬度并用的数学控制基础与表示方法。清光绪年间,全国对各省地图编绘开始颁发统一的“作识定式”(图式,编者注)。图成后采用折本或单幅分页装订本。地貌表示由写景式、笔架式、进化为晕氵翁式以致发展到等高线表示形式。地图印刷采用雕版、石版技术。民国时期,沿用清康熙时代和自测的天文、三角成果,逐步采用了地图投影学做为数学基础,并制定了统一的“地形图图式”作为编图的依据。图内地貌元素的表示己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图印刷采用石印机印刷。 建国后,各级编图大部分采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测制和印刷的1∶5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基本底图资料。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测绘技术不断更新,各种专题地图的内容和形式日趋新颖,地球资源卫星遥感象片也被用来制图和编图,从而丰富地图的现势性和实用性。出版了大量的普通地图册(集)、专题地图册(集)。地图编制由以往的手工描绘、书写,发展到刻图、照象植字剪贴注记。地图制印采用湿版、干版、PS版照象翻版,全开4色胶印机印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