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安徽省开始使用西方测绘技术进行测量工作。光绪十九年,安徽省舆图局用西洋经纬度、时表、空壳风雨表、测向测高仪,实测天度经纬,开方计里。天文计算采用北京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电讯法测量经差,太阳高弧法测定纬度。在省城安庆用度时表按照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午正校准积差,用经纬仪测准本处午正,推得格林威治偏东116度27分为中国京师中线,安徽省在京师偏东0度36分50秒;用经纬仪测太阳高弧,推得纬度在赤道北30度30分52秒,从而求出省府及各州、县的经纬点。地形测量主要使用罗盘经纬仪标定测板方位,以望远镜照准仪直接在图上交会的三角法测绘山川集镇;用罗盘经纬仪测方向,绳尺量测长度,以州县城池作位置校核的曲线法,测量边界道路。光绪二十一年,由安徽省舆图局编制的《江南安徽全图》,列为全国“大清会典图”成图最好的省份之一,图中“绘图作识定式表”(即图式,编者注)及晕氵翁法表示地貌被誉为全国先进方法,并受清政府嘉奖(据安徽巡抚邓华熙奏折)。
民国2年(1913年)成立安徽省陆军测量局,一等天文观测用德国制造的大型和小型折镜子午仪测定经度,威特精密经纬仪和小型子午仪测定纬度,以南京大石桥为天文原点,推进大三角测量。地形测量,以三、四等三角点为基础,用图解交会法加密图根点,以平板测斜仪测定碎部点及其高程,等高线根据碎部点及目测地形描绘。民国21年(1932年),局长焦山在省城安庆陆地测量局院内设置小型天文台,进行天体观测试验,并出版《氵蒙气差论》、《土地测量学》专著。全局测量、制图技术人员共32人。
建国初期,安徽省的水利、交通、地质、矿山、林业等部门也组建了测绘队伍,开展为其本专业服务的工程测量工作。治淮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江淮流域施测二、三、四等三角及水准测量和地形测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和南京军区测绘大队,在安徽进行了天文、大地、水准、航空摄影测量。当时开始使用的坐标与高程系统有南京坐标系、黄台村坐标系,废黄河高程系、吴淞高程系。其后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高斯——克吕格投影,国际分幅,并实行了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和国家统一的测量规范和图式作业。1949~1979年,光学经纬仪、水准仪、大平板,在天文大地、地形、工程测量领域内仍为主要的测量仪器和技术工具。高位数的对数表、函数表、机械的手摇式计算机是测量平差的主要计算工具。1980年后,测绘工具日趋现代化、电子化,以红外测距仪、电子计算机、模拟型B8S、托普卡立体精测仪运用于航空摄影测量中的外业测量和内业成图;航测解析型测图仪与计算机测图、遥感技术的运用,促进地图成图的质量提高与周期缩短。1983年,安徽省测绘局设立科技教育处,专司测绘科技管理、研究和教育工作。
1988年,科技教育处增设“测绘研究室”,从事测绘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并重点研制电子计算机与航测仪器相结合方法,将模拟型航测仪器改造成具有解析型功能的仪器并用于生产实际,提高进口设备利用效率以扩大测绘服务领域。1987年始,全省测绘事业形成系统建制,至1989年底,全省有测绘许可证单位共175个,测绘技术人员332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16人,工程师750人,助理工程师1195人,技术员1036人,助理技术员128人。1978年,成立“安徽省测绘科技情报站”,1983年,该站挂靠省测绘局科教处,受全国测绘科技情报网和省科委情报研究所业务指导,为全省测绘行业开展测绘科技交流与协作,并加强科技情报的收集与传递,促进了全省测绘科技进步。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