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月
3日国民党空军在芜湖江面炸沉日舰两艘。5日袭击芜湖机场,炸毁日机6架。7日又炸毁日机3架。
5日国民党第十一集团军总部由徐州移驻寿县。
6日新四军军部由汉口迁南昌。不久,各支队也先后组编成立。第一支队由湘鄂赣边、湘赣边、粤赣边、皖浙赣边等地区红军游击队组成,司令员陈毅,辖第一、第二团;第二支队由闽西、闽南、浙南、闽赣边等地区红军游击队组成,司令员张鼎丞,辖第三、第四团;第三支队由闽东、闽北红军游击队组成,司令员张云逸,辖第五、第六团;第四支队由鄂豫皖边红军第二十八军和豫南红军游击队组成,司令员高敬亭,辖第七、第八、第九团和手枪团。
7日该日至23日,日军飞机先后4次轰炸蚌埠,炸死炸伤101人。
10日国民党空军两次轰炸广德日军机场,炸毁10余架飞机和新建的汽油库。11日,分别在荻港、氵鲁港江面炸沉日舰各一艘。
13日国民党新桂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根据金维系、张拱宸、宋世科等人的挟嫌诬告,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下令将准备在肥东六家畈村一带组织地方武装护乡抗日的庐州中学校长李蔚唐、黄麓师范学校校长杨效春和士绅吴中英、吴中流4人以汉奸罪处决,造成六家畈冤案。民国36年底,国民党政府发文予以昭雪。
△因日军进逼,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和省党部由安庆迁往六安。
18日津浦路南段和淮河防御战开始。国民党第三十一军沿津浦路南段逐次抵抗北犯进攻徐州的日军,是日明光失陷。
23日国民党空军袭击芜湖日军机场,炸毁日机8架。
25日国民党政府任命李宗仁为安徽省政府主席。次日,李宗仁宣布治皖方针,提出“政治与军事打成一片,政府与人民打成一片”的口号。
30日国民党第三十一军在定远池河镇阻击日军,激战数天后,于是日撤守,池河失陷。
31日驻守蚌埠的国民党军第一六七师撤往淮河北岸,为阻止日军北犯,于夜间炸毁淮河铁桥。
1月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在寿县杨家庙成立,书记曹云露,组织部长兼统战部长张如屏,宣传部长宋天觉,属中共河南省委领导。安徽省工委成立后,在皖西寿县、霍邱、六安等地积极恢复党的组织,发展抗日武装。
△中共皖浙赣省委正式成立,李步新为书记,江天辉、陈时夫、朱辉、熊刚等为委员。下设两个中心县委,一在赣东北地区,一在皖赣边境的祁门、休宁、浮梁地区。
△国民党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派兵盗掘寿县楚王墓,盗走铜鼎、铜剑、铜铎等古物数百件和阴沉木百余根。

2月

1日国民党第三集团军第五十一军第一一四师阻击来犯临淮关之日军,激战竟日,守军工事尽毁。入夜,临淮关失陷。
2日定远、凤阳、蚌埠相继失陷。
4日日军在凤阳县山马村放火烧毁全村房舍,杀死无辜村民350余人。
5日日军以飞机大炮掩护,强渡淮河,进占怀远。10日,攻占小蚌埠及临淮关北岸的晏公庙、郭府窑等地,被国民党第五十一军收复,11日又相继失守。
6日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奉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之命,由浙西经南昌、九江、宿松、桐城一线,该日到达合肥,参加津浦路南段防御战。9日,该集团军分两路出击津浦路南段日军,第七军由定远经红心铺进击铁路线,第四十八军和第十一集团军的第三十一军协同进攻刘府、考城、蚌埠日军。激战之后,歼敌1000余人,击毁装甲车10余辆,一度收复凤阳、考城,迫使已达淮河北岸之日军大部退回南岸。此后津浦路南段防御战暂成对峙势态。
13日李宗仁在六安正式就任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不久,即赴徐州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主持军务,省政府主席由民政厅长张义纯代理。
15日国民党第三集团军第五十九军张自忠部攻击淮河北岸日军。18日攻占淝河以南的龟山头、五铺一线,20日收复小蚌埠,迫使日军于2月下旬撤回淮河南岸。
20日新四军军部命令长江以南各省的红军游击队向皖南歙县岩寺集中,原在湖北、河南、安徽等长江以北各省的红军和游击队向皖中舒城、合肥和无为集中。
21日新四军组织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就职。该团在赣、浙、苏、闽、粤、豫、鄂、皖等战区进行抗日救亡工作,团员多为各地进步青年及少数留日学生。
23日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在六安成立,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代主席张义纯兼主任委员,章乃器任常务委员兼秘书,主持日常工作。著名进步人士朱蕴山、沈子修、光明甫、常恒芳、朱子帆和中共党员周新民、张劲夫等在动委会中担任重要职务。
25日国民党川军第一四七师在繁昌三山集迎击由芜湖方向来犯日军,激战2日,伤亡惨重,被迫撤退。是役歼敌400余人。
2月由东北军流散军官组成的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由武汉到达皖西,归新四军第四支队领导。3月,奉命开赴皖东敌后活动。
△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组织领导的皖北抗日游击队成立,张如屏任队长兼政委,活动于凤阳地区。5月4日晚一度攻入日军占领的凤阳城,歼伪军守备队,活捉伪维持会长。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为收容失学青年,在六安立煌(今金寨)、舒城、宿松、至德(今属东至)设立的4所临时中学正式开学。

3月

5日省动委会正式开始工作,通知各县成立县动委会。同年5月5日,在屯溪成立皖南办事处,由皖南行署主任戴戟兼主任,中共党员余华、范治农等负责实际工作,就近指导皖南各县民众动员工作。全省各级各界抗敌协会也相继成立。民国28年(1939年)1月25日,省动委会还组织成立了文化事业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至民国28年5月,全省有直属工作团43个,委托工作团30个,县属工作团34个,在各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8日新四军第四支队在七里坪召开东进誓师大会。3月下旬,第七、八、九团和手枪团在立煌县流波石童集中,成立第四支队军政委员会,由高敬亭兼任军政委员会主席。3月底,支队司令部进驻舒城东西港冲,所属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率先开赴皖东全椒一带敌后地区。
△国民党第三十一军连续袭击上窑、明光一带日军,歼敌1000余人。
△国民党政府行政院任命章乃器接任杨绵仲安徽省政府财政厅厅长职。
11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颁布“安徽省抗战史迹征集办法”。
20日国民党空军轰炸芜湖日军机场,毁日机6架。
28日南京伪维新政府成立。
3月在省动委会的推动下,安徽地方抗日武装——安徽人民抗日自卫军成立。自卫军总司令由代理省主席张义纯兼任,下设6路军,每路约1万人,活动于淮南、淮北地区。阻击西犯日军,破坏日军交通,很快发展壮大。民国28年2月,被省政府以“改编”为名而取消。其中有一部分队伍参加新四军。

4月

4日新四军军部由南昌前进至歙县岩寺。同年7月1日,进驻泾县云岭罗里村。从此,云岭成为大江南北新四军抗战的指挥中心。
6日专事掠夺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矿产资源的日伪华中铁矿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下设当涂马鞍山矿业所、当涂太平矿业所、繁昌桃冲矿业所、铜官山矿业所,以及义乌、金华、湖州等共11个矿业所,把持了皖、浙、苏3省的大部分矿区。
13日日本华中派遣军命令第九师团在凤阳附近集结,第十三师团在蚌埠、怀远间集结,以配合华北日军,加紧进攻徐州。23日,命令第六师团坂井支队沿和县、巢县、合肥一线作战,牵制国民党第十一集团军,并迂回进攻徐州。4月下旬,陷和县、含山、巢县。
15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皖南行署在屯溪设立,戴戟任行署主任,辖4个行政督察区,计22个县。
28日新四军组成以粟裕为司令员的先遣支队自岩寺西北的潜口向苏南敌后挺进。
4月在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下,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在六安成立,工委书记彭康、组织部长李世农、宣传部长张劲夫、军事部长谭光廷,领导长江以北和大别山地区党的工作。下辖寿县、舒城、皖北、太湖中心县委,立煌县委,滁县特支,皖东北特支。原安徽工委改为寿县中心县委;原皖中工委改为舒城中心县委。
4月冯玉祥派其侄冯宏谦回到安徽巢县,以民众动员委员会名义在园山举办抗日干部训练班。中共党员张恺帆、舒政海担任教官。
△国民党军统局成立后,原中华复兴社特务处设于安庆的安徽省站(又称安庆站改属军统局领导。安庆沦陷后,省站撤销,分别在屯溪和立煌设立皖南站、皖北站。

5月

1日新四军军部机关报《抗敌报》在皖南创刊。民国30年(1941年)1月皖南事变时停刊。
3日日机18架连续3天轰炸蒙城,炸毁民房1400多间,炸死居民370多人。
4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致电东南分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项英,要求新四军迅速东进苏皖江南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5日日军第三师团、第九师团、第十三师团等5个师团及一支机械化部队,在飞机掩护下,自南向北发动全线进攻,一部沿津浦路北上,一部沿涡河西进。
7日日军等十三师团在飞机配合下猛攻蒙城,国民党第四十八军一七三师1个团的守军激烈抵抗。9日,蒙城失陷,第一七三师副师长周元及以下官兵近2000人壮烈牺牲,日军伤亡1000余人。
9日国民党含山县县长邱瑞荃率县常备队两个中队袭击占据含山县城的日军,因寡不敌众,自动撤出县城。是役毙伤日军近百人,常备队伤亡200余人。
12日新四军第四支队一部在巢湖东南之蒋家河口伏击日军第六师团坂井支队巢县守备队,毙伤日军60余人,缴获枪支20余支。这是新四军成立后的第一次战斗。
13日日军坂井支队2000余人由东南方向进攻合肥,驻防合肥的国民党第二十六集团军徐源泉部防守不力,一触即溃。14日晨,日军进入合肥。不久,即沿合安公路南下进攻安庆。
14日濉溪沦陷。18日,萧县沦陷。19日,宿县沦陷。24日,砀山沦陷。30日,涡阳沦陷。31日,亳县沦陷。
15日徐州前线国民党军队为避免被日军南北合围,决定主力向西南撤退,第十一集团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奉命撤往大别山区。19日,徐州弃守。
17日地方游击队夜袭明光和石门山车站之间铁路桥日军碉堡。次日日军集中70多人,从明光出发,血洗凤阳县香炉、嘉山县天门、高郢3个村庄,杀死无辜群众170多人,并纵火焚烧村庄。
22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指示》,指出发展鄂、豫、皖、苏等的基本方针,要求发动游击战争,在津浦线、陇海线、平汉线和信浦公路之间开辟游击区。
△上午,日军突然包围宿县牛眠村(今属淮北市),对手无寸铁的群众进行血腥屠杀,共杀害村民193人,烧毁房屋500多间。同日下午,日军又在宿县渠沟村(今属淮北市)杀死村民264人,烧毁民房700多间,并将村中粮食和禽畜悉数抢走。
24日阜阳城区连遭日本飞机轰炸,并投燃烧弹数百枚,又值大风,以致全城烧遍,毁民房万余间,死伤平民数百人。
27日蒙城被国民党军收复。
28日新四军第一支队自该月中旬离开歙县岩寺东进,该日在南陵召开干部会议,进行东进抗日再动员,司令员陈毅在会上作了《新的战斗条件和新的战斗任务》的报告。6月1日,第一支队离开南陵,挺进苏南敌后。
29日国民党第七军主力部队在合肥西郊大蜀山与日军激战,击毙日军500余名。
31日日机轰炸颍上,毁民房800多间,死伤民众70多人。
5月中共中央长江局负责人董必武从武汉经六安到舒城西港冲向新四军第四支队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四支队东进敌后等指示,并于六安与中共安徽省工委商谈发展统一战线等问题。
△中共皖赣特委改为皖南特委,李步新任书记,领导皖南郎溪、黟县、歙县、石埭、绩溪、太平、青阳、贵池、泾县、旌德等县党的工作。
△中共中央决定将山东省委与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合并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郭洪涛任书记。
△新四军第四支队进抵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合肥、巢湖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6月

4日日军占领淮南煤矿、凤台。5日,攻占正阳关、寿县。
8日沿合安公路南攻安庆的日军第六师团在舒城、桐城地区受到国民党军徐源泉部的阻击,进展迟缓。同日,日军攻陷舒城。13日攻陷桐城。

9日国民党政府为阻止日军沿陇海铁路西犯武汉,下令炸开郑州以北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水南下,截断陇海铁路,日军被迫放弃郑州,集中兵力于长江方面进攻武汉。决堤黄水淹没豫、皖、苏3省约5.4万平方公里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其中安徽有18个县受灾,淹没土地1.6万平方公里,灾民300余万,财产损失2亿元以上。
12日日军波田支队从芜湖沿长江西上,在飞机的掩护下,攻占安庆。
18日日军坂井支队进攻潜山,国民党川军第一四六、一四七师奉命阻击,激战一天后,向山区撤退,日军于次日占领潜山。
27日中共安徽省工委,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省党部迁至立煌(今金寨县)。7月11日,安徽省动委会也迁至立煌。
6月安庆失陷后,武汉会战开始,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确定江北的第五战区和江南的第九战区联合进行保卫武汉的作战。江北的第三兵团(总司令孙连仲)、第四兵团(总司令李品仙)由李宗仁指挥,担任江北和大别山区的防御。
△赵汇川、吕子荣率宿县抗日游击队在西二铺宿永公路上伏击日军,毙伤日军10余人。激战中,大队长吕子荣英勇牺牲。

7月

4日日本华中派遣军在江南以5个师团编成第十一军,在江北以4个师团编成第二军,分别向九江和合肥集中。7月14日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火田俊六命令第二军攻六安、霍山、沿大别山北麓作战;令第十一军攻太湖、宿松、黄梅、九江,沿大别山南麓作战,对武汉分进合击。
6日第一届第一次国民参政会在汉口召开,由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和省党部联席会议荐举的常恒芳、光升、梅光迪、陶行知等4位参政员出席了会议。
8日国民党空军连续轰炸安庆、芜湖日军机场及湖口日舰,炸毁日机20余架,重创日舰10余艘。12日,又在安庆、贵池、东流(今属东至)一带江面炸沉日舰3艘。
9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代主席、民政厅厅长张义纯改调军职,省政府主席由省政府秘书长朱佛定代理。
12日日伪南京“维新政府”任命倪道火良为安徽省长。同年10月28日,伪安徽省政府在蚌埠正式成立。
16日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改组,刘真如、胡一贯、梁贤达、宋振榘、程中一、朱子帆、周新民、佘凌云、杨亮功、陈铁、冷隽等11人为委员,主任委员刘真如,书记长王秀春。
18日日军第六师团进攻太湖,国民党桂军第一三八师奋勇迎击,歼灭日军近千人。
△新四军第四支队一部在桐城、舒城、肥西三河镇一带袭击伪军,缴获机枪3挺、步枪235支。
30日太湖沦陷。8月2日,宿松沦陷。
7月新四军第二支队东进苏南敌后,与第一支队共同建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第三支队主力在策应第一、第二支队挺进苏南之后,转战于宣城、芜湖、繁昌、南陵地区。
△伪芜湖县政府创办《芜湖新报》,伪县知事朱绣封兼社长。

8月

1日国民党第六十八军与进攻宿松的日军第六师团发生激战,日军两个联队被歼。
△国民党安徽省党部由立煌南迁屯溪。
10日中共中央指示项英:安徽省中部最便利我军活动,派张云逸率2至3个营过江,加强敌后作战。
22日日军4500余人,分8路向当涂小丹阳地区进击。新四军第二支队在第一支队配合下,奋起反击,毙敌50余名,迫使日军于24日晚全部撤退。
23日萧县人民武装第十七大队在中共萧县工委书记李忠道率领下,袭击日军驻陇海线上黄庙据点的一个小队,击毙日军19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18支。
26日日军第六师团及第三师团之一部沿潜(山)黄(梅)公路西进,国民党新桂系第四十八军乘日军主力通过之后,自侧后发起攻击,经一昼夜战斗,于次日收复潜山、太湖。 28日,再克宿松。此后,大别山南麓战事移至湖北境内。
△日军第十师团进攻六安,与国民党守军第五十一军第一一三、一一四师激战。至28日,守军撤至淠河西岸,六安失陷。
27日日军第十三师团由舒城进犯霍山,国民党守军安徽省保安五团、第七十一军在第七十七军的支援下,与日军激战。至29日,日军在飞机掩护下攻入城内,与守军激烈巷战。霍山失陷。
8月中共长江局决定成立中共皖东工作委员会,由刘顺元任工委书记,组织部长李世农,宣传部长喻屏,民运部长谭光廷。先后下辖巢县县委、定凤县委和肥东工委。
△新四军二支队进驻当涂大官圩后,民运工作队在彭冲领导下积极开展活动,发展组织,成立当涂县工委。次年3月扩大为当芜县工委。

9月

1日新四军第四支队七团三营在桐城南范家岗伏击桐城开出的日军军车,炸毁2辆,毙敌14人。3日,四支队特务营和七团三营在桐城南棋盘岭伏击安庆开往合肥的日军车队,击毁50多辆,毙敌70多人。12日,在舒(城)合(肥)公路花子岗伏击日军车队,击毁51辆,毙敌80多人。13日,第四支队一部在合肥至六安公路伏击日军车队,击毁2辆、毙敌50多人。同日七团三营在桐城铁铺岭伏击日军车队,击毁汽车2辆,毙敌29人。第四支队另一部在安庆西洪家铺一带拔除伪维持会数处,枪决汉奸10余人。16日,第四支队一部伏击由合肥开出的日军车队,炸毁军车7辆,毙敌30余人。19日,第四支队一部在合肥、舒城间伏击日军,毙敌10余人。同日伏击六安开出的伪军,毙敌200余人。
2日豫皖边境重镇叶家集失陷。
10日国民党军一三二师迎击由霍山县城向戴家河、黑石渡一带进犯的日军,于半边冲、项家台子毙敌300余人。25日至28日,第一三八师、第一七一师各一部及省保安第四、第八团在鹿吐石铺一带歼灭日军1300余人,缴获重机枪30挺、掷弹筒52枚。挫败了日军打通由霍山进犯武汉的通道的企图。
21日日军将淮南大通矿、九龙岗矿分交日本三菱、三井财团经营。
23日国民党军击沉贵池江面日军舰船10余艘。
27日国民党政府任命廖磊为安徽省政府主席。10月24日,廖磊在立煌就任省主席职,并兼任省动委会主任委员、省保安司令、省军管区司令等职。
30日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从河南省确山县竹沟出发东进,10月中旬在河南西华县杜岗与吴芝圃和萧望东两部合编,随即挺进豫皖苏边区。
9月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越过淮南铁路,进至合肥东乡及全椒等地开展游击战争。
△皖中各县中共领导的游击队,统一合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二游击纵队,龚同武(后叛变)任司令,张学文任副司令,曹云露任政委,桂篷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两个大队和一个学生连。
秋国民党军统局所属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撤往皖南,改编为忠义救国军,总部设在广德王岭。
秋各省立临时中学和阜阳、霍邱、颍上的3所中学西迁,分别在湘西和川东成立安徽省立第一、第二中学(后改为国立第八、第九中)。


10月

7日日军血洗巢县温家套河口村、温村、孙村,残杀村民316人,烧毁民房900余间、民船18只。
10日新四军第四支队一部在六(安)合(肥)公路旁的刘家圩附近伏击日伪军,激战3小时,毙敌98人,俘敌30余人。另一部在舒(城)合(肥)公路椿村岗附近伏击日军车队,击毁汽车60余辆,毙敌200余人。
21日日军第十、第十三师团在第三师团驰援下,突破大别山屏障,占领信阳,达成对武汉的合围。
10月中旬新四军四支队第九团第二营夜袭含山县运漕镇伪军据点,击毙伪军50余人,生擒160人,缴获长短枪190余支、轻机枪6挺。
25日武汉弃守,国民党第五战区部队大部分撤向平汉路以西地区。第十一集团军撤往鄂北,第二十一集团军撤往鄂豫皖边区。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重划全省行政区域,根据尽量保持原有区别名称之原则,划为一、三、五、六、七、八、九、十等8个行政督察区。
28日东流(今属东至)、贵池沦陷。
10月国民党政府豫皖鄂边区游击总部成立于立煌,廖磊任总指挥。总部的主要兵力是第二十一集团军所辖的第七、第四十八、第八十四军,另外还有由地方武装改编的9游击纵队。
△新四军第三支队奉命担任青弋江阵地防务。10月30日和11月3日,在南陵马家园击退驻湾沚日军的两次进攻,毙伤日军320余人。后转战于铜陵、繁昌地区。
△新四军第四支队讨伐勾结日伪、破坏抗日的无为、庐江两县反动县长,先后进攻无为、庐江县城,支持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任命的进步人士胡竺冰、翟宗文就任两县县长。共歼灭反动的保安团队2800余人,缴获长短枪1600余支。

11月

1日省动委会皖南办事处正式改组为国民党第三战区皖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任仍为戴戟,副主任改为刘真如、金慰农。
6日国民党军袭击合肥,炸毁日机4架。
10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决定设立皖北行署,以颜仁毅为行署主任。行署驻地先在寿县,后移定远。下辖津浦路东专员公署、津浦路西专员公署和皖东北各县。
11月上旬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成立中原局,刘少奇任书记;东南分局改为东南局,仍以项英为书记;中原局辖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地区,东南局辖闽、浙、苏南、皖南、赣北等地区。
15日新四军第四支队一部击溃合肥东乡龙城的汉奸武装,俘敌46名,毙敌45名,缴枪50余支。
△国民党军收复六安。17日收复合肥。
26日日军攻陷铜陵。29日,日军宣布封锁长江。
28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再次调整战区划分,其中: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作战区域在河南及皖西北;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作战区域在苏南、皖南和浙闽两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作战区域为皖西、鄂北、豫南。
11月豫皖苏边区抗日政权和各种群众抗日团体成立,并组建了3个主力团、4个总队及地方武装,创建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
△中共安徽省工委派江上青、赵敏等一批共产党员,通过安徽省动委会的合法关系随国民党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盛子瑾到达皖东北泗县开展工作,建立了中共皖六区专署特支,江上青任书记。
△中共豫皖边区工委在河南省鹿邑县成立,书记张爱萍,领导豫东和皖西北数县党的工作。
△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率军部特务营从皖南抵达江北无为地区,加强对江北地区新四军部队的领导,并推动新四军第四支队向皖东敌后挺进。
△美国进步记者史沫特莱女士从武汉经长沙、南昌、屯溪抵达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开始历时10个月之久的采访。次年9、10月又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皖西立煌采访。向世界发表了大量关于新四军和安徽各界群众抗战的报道。
△新四军游击支队所属拂晓剧团成立,主要骨干为进步青年学生。左奇、高维进先后任团长。成立后,进入华中敌后向广大民众宣传抗日救亡,对推动抗日起了积极作用。

12月

1日国民党新桂系为培养基层干部而设立的安徽省政治军事干部训练班开学。廖磊任班主任。
16日日伪华中铁矿股份有限公司修改章程,扩充改组为华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12月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第四支队政治部主任戴季英赴立煌与廖磊会谈江北新四军作战区域、经费等问题。张云逸应邀在群众大会和安徽省干训班作国共合作问题的演讲。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工作队第一中队(简称“政一队”)70余人到阜阳,队员中有共产党员20余人,建立了党支部,书记贾世珍。政一队在中共支部推动下,阜阳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
△中共中央决定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山东分局,书记郭洪涛。山东分局决定成立苏皖边区特委,由李浩然任组织部长并代理书记。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