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采取重要措施保护的有典型意义或特殊价值的自然区域。为贯彻1980年9月在成都召开的全国自然保护区区划工作会议精神,于同年底,安徽省开始建设自然保护区,并成立了安徽省自然保护区区划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区划专业组和野外考察组,开始自然保护的区划工作。根据区划,全省应建立4种类型21个自然保护区:一、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9个是: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皇藏峪自然保护区、皇甫山自然保护区、马鬃岭自然保护区、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白马寨自然保护区、葛公自然保护区、板桥自然保护区、皖西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二、风景名胜类型自然保护区4个是:黄山自然保护区、九华山自然保护区、天柱山自然保护区、琅琊山自然保护区。三、水域类型自然保护区5个是:升金湖自然保护区、黄湖自然保护区、石臼湖自然保护区、瓦埠湖自然保护区、女山湖自然保护区。四、地质、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3个是: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县龙潭洞古猿人头盖骨自然保护区、黄山花岗岩特殊地貌造型自然保护区。
1982年6月1日,省政府批准建立皇甫山、皇藏峪、马鬃岭、清凉峰、牯牛降、扬子鳄等6个自然保护区。1982年11月,国务院批准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5年,省政府批准在南陵县建扬子鳄自然保护区。1986年4月2日,省政府批准建立升金湖水禽自然保护区和绩溪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1986年8月,国务院批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省地矿局和省建设厅上报和县龙潭洞古猿人头盖骨自然保护区和黄山花岗岩特殊地貌造型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3月,国务院批准牯牛降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琅琊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同意将其建成为国家森林公园。1990年5月,省政府批准设立金寨县天堂寨自然保护区。
1982年11月9日,省政府颁发的《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通告》促进了全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全省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转向依法管理的轨道。
全省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简介如下:
一、皇甫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皖东滁县境内。总面积为53797亩,其中核心区为26265亩,占总面积的48.8%。该区东邻曲亭、长冲乡,南抵常山林场,西接常山林场、藕塘乡,北与柳林场毗邻。南北长21华里,东西宽16华里,归省直沙河集林业总场管辖。区内森林蓄积量155071立方米,其中核心区38467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24.8%。森林覆被率72%。已知鸟类36科114种,其中夏侯鸟44种,冬侯鸟21种,留鸟36种。每年春末夏初有数万只鹭鸟从南方迁来群居,其中池鹭、牛背鹭、大白鹭、中白鹭、夜鹭、白鹭等为最多,故有皖东白鹭洲之称。主要保护对象是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及鸟类资源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及优良珍贵的黄檀、青檀、榉树、大叶朴以及国家保护动物獐、小灵猫等。
二、皇藏峪自然保护区
位于皖北萧县东南,津浦铁路西侧。总面积为30715亩,其中核心区7707亩,占总面积的25.4%。该区东接官庄、赵楼乡,南起龙虎峪,西邻白土、庄里乡,北抵肖桃公路。南北长24华里,东西宽13华里。原属萧县皇藏峪林场。区内森林蓄积量14574立方米,核心区12290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84.3%。森林覆被率59%。该区是安徽省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残存较完整的中国北方区系森林群落。地带性植被以暖温带落叶栎类为主。如栓皮栎、槲栎、槲树、青檀、大叶朴、榉树等。也有一定数量的亚热带植物,如黄连木、黄檀、山槐、卫茅、狭叶山胡椒等。该区有木本植物130余种,较典型的中国北方区系,有大果榆、大叶朴、毛黄栌、花桑、元宝槭等。动物有鸟类12目26科58种,珍贵的毛皮兽水獭、黄鼬等,石鸡是这里的特产和名类野味。
皇藏峪原称黄桑峪,因山上黄桑多而得名,据《清统一志》记载,楚汉相争,汉高祖刘邦曾在此避难,之后才改名为皇藏峪。
区内主要保护对象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生态,风景区,名胜古迹和稀有古树如银杏、柏树、黄杨、腊梅等。
三、马鬃岭自然保护区
位于皖西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西南部,系梅山水库水源。总面积52352亩,其中核心区为20746亩,占总面积的39.6%。该区东为千坪、张畈乡,南接后畈,西邻包畈,北与大湾、化石、果子园乡毗邻。区内森林蓄积量142419立方米,其中核心区97445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68.5%。地带性植被为北亚热带,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含有少量常绿树种的混交林。生态系统较完整,曾被称为金寨县“造雨区”。物种资源丰富,属国家及省定保护植物有香果树、连香树、领春木、五针松、三尖杉、粗榧、山核桃、鹅掌楸、桑椒、紫茎、巨紫荆、兰紫薇、银雀树、兰果树、黄山木兰、天目木姜子、厚朴、白辛树、青钱柳、天麻、八角莲等。鸟类有58种,兽类18种。属国家保护和珍稀动物有白冠长尾雉、原麝、金钱豹、大鲵、爪鲵、小灵猫等10多种,以及勺鸡、黑鸭、鱼眉、棕噪眉、果子狸、水獭等。区内林木参天,苔藤遍地,是皖西自然资源宝库。
四、牯牛降自然保护区
位于皖南祁门、石台两县交界处,是闾江、秋浦河的分水岭,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总面积为96505亩,其中祁门县境内50191亩、石台县境内46314亩。该区东邻祁门赤岭乡,西南连箬坑、彭龙乡,北面与石台县大演、占大乡接壤。区内森林蓄积量349990立方米,其中石台县121732立方米,祁门县228258立方米,分别由石台和祁门县林业局管理,森林覆被率为78%。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类型多,垂直分布明显,生态系统完整,物种多,资源丰富。有植物88科、237属520种,其中鸟类129种,兽类47种,两栖类17种,爬行类33种,鱼类25种。国家和省定保护植物有香果树、连香树、领春木、南方铁杉、三尖杉、粗榧、鹅掌楸、巨紫荆、兰紫薇、兰果树、天目兰、天目木姜子、栅瑚朴、藤黄檀、三叶赤楠、艹畏芝、大叶青岗、红皮树、天女花、八角莲、黄莲、独花兰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梅花鹿、鸳鸯、白颈长尾雉、黑麂、短尾猴、猕猴、白角鸟、苏门羚、小灵猫、龟纹豹、金猫、毛冠鹿等。祁门、石台两县在该区各设一个保护站。
五、歙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
位于皖南歙县,总面积14000余亩。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布明显。海拔高800米以下,只见紫楠、红楠、天竺桂、秦氏樟、华东栎、青冈栎、苦槠等常绿阔叶林。海拔高800~1100米处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是过渡性植被类型。海拔高1100~1400米为落叶阔叶林带。海拔高1400米以上为黄山松林和灌丛林带。该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有野生植物85科480种。属国家及省定保护动物有猕猴、短尾猴、白颈长尾雉、青羊、苏门羚、穿山甲、毛冠鹿等10多种。植物有香果树、银杏、领春木、华东黄杉、连香树、三尖杉、南方铁杉、粗榧、鹅掌楸、黄山木兰、天目木兰、天女花、紫茎、巨紫荆、灯笼树、青钱柳、天目木姜子、银雀树等。
六、绩溪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
位于皖南绩溪县与浙江省交界处。总面积为45000亩。1986年2月4日由省政府正式批建。该保护区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及保护对象与歙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基本相同。
七、升金湖自然保护区
位于长江南岸东至县和贵池市境内,面积220500亩。主要保护对象是白头鹤、白枕鹤等珍稀鸟类和水禽资源,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每年有大量水禽来此越冬。水禽约70余种,其中以行鸟形目、雁形目及行鸟形目为主,鸭科鹭科水禽占多数。有白头鹤、白枕鹤、丹顶鹤、白鹤、黑鹤、白鹤鹭、天鹅等8种鸟类,占受国家保护的15种鸟类种数的53.3%。
八、扬子鳄自然保护区
呈点状分布在宣城、南陵、泾县、郎溪、广德等县,按该区设点的保护面积计算共为70万亩。国家还在宣城建立了扬子鳄研究中心。主要是保护扬子鳄种源及栖息环境。
九、金寨县天堂寨自然保护区
金寨县天堂寨自然保护区位于金寨县白马寨采育综合林场境内,总面积1333公顷。该区奇峰环抱,谷深林密,森林覆盖率达86%。大别山最高主峰白马尖(1729米)即位于该区境内。境内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蕨类、草本、木本植物计有1700多种。其中属国家规定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金钱松、香果树、银杏、连香树、白辛树、厚朴、天女花、天目木姜子、领春木、天麻等。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原麝、勺鸡、白冠长尾雉等。该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林,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安徽省鹞落坪自然保护区
位于大别山区岳西县境内。总面积184500亩。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地带性植被为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林。主要保护对象为金钱豹、原麝、大鲵、白冠长尾雉、领春木、连香树、天麻等珍稀物种和大型水库的水源涵养林。
到1990年底,全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区10个,面积11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0.78%。
上一篇:导言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