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农副产品集散
滁州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主要产品有:稻、麦、玉米、薯类、菜籽、花生、芝麻、棉、麻、薄荷、滁菊、茶叶、元竹、板栗、黄花菜、大蒜、席草、藕、生猪、家禽及水产品等。建国前,滁州市场农产品集散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逢集,全县有新集子、乌衣镇等11个集。各集每旬逢集2~3次,上集人数,小集几百人,大集千人以上,个别的如腰铺集逢集有时多达万人。二是赶庙会。如琅琊寺,是佛教名寺之一。全国四大名亭之一的“醉翁亭”即在寺下。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为传统庙会,沿袭至今。四周农民和商贩多通过庙会进行农副产品交易活动。建国前,由于连年战祸,生产停滞,经济萧条,194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仅1830万元。建国后,社会安定,广大农民得到休养生息,农副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经过30多年的建设,198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已达1.73万元。尤其是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农副产品上市增加,商品流通扩大,市场进一步活跃。1985年底,全市已建有农贸市场19处,集市30处,固定市场面积2万平方米,营业房棚1.04万平方米,当年集市贸易成交额3818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