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四、名特产品
[符离集烧鸡] 为宿县符离集烧鸡厂生产,至今已有70多年的生产历史。原先的符离集烧鸡,名曰“红鸡”,制作简单。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一位山东姓管的商人,带来了德州“五香脱骨扒鸡”的制作技术,改革了红鸡的生产工艺,成为符离集烧鸡的前身。以后经过不断改进,终于创造出具有独特风味的“符离集烧鸡”。1956年在全国食品展销会上得到国家颁发的奖章和奖金。1980年,在中国食品总公司举办的熟食品内部展销会上名列第一。已列入《中国名菜谱》,成为中国绚丽多彩的烹饪技术中的一品名肴。 “符离集烧鸡”制作精细。选肥嫩健鸡,洁净全身后,“别”好晾干,用饴糖浇过,香油烹炸,再配以砂仁、山菜、丁香等13种名贵香料,放在保留、使用60余年的老汤内,先经高温卤煮,后用小火回酥4至6小时方可捞出。这样制作出来的烧鸡,香气扑鼻,色佳味美。肉质雪白,肥而不腻。肉烂而丝连,嚼骨有余香。 1983年,该厂产烧鸡罐头成功,既保持了烧鸡色佳味美的特点,又具有罐头的特殊风味。“符离集烧鸡”和“符离集烧鸡罐头”远销北京、上海、天津、河南、四川、哈尔滨等20多个省市,还出口外销。 [无为熏鸭] 又称无为板鸭,相传是祖居无为的回族同胞创造出来的地方特产,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风味别致,在江淮一带颇有名气。“无为熏鸭”制作精细。选用当年4市斤以上的肥鸭,配以八角、桂皮、葱、姜等多味调料,先熏后卤,色泽金黄油亮,皮脂厚润,肉质鲜嫩。佐膳下酒皆宜,已收入《中国名菜谱》。食用时,将鸭切成小块,码在盘中,淋上麻油,佐以小碟醋,醇香味美,回味隽永。 [和县炸麻雀] 是和县特产,有“天下第一香”之称。具有600多年的历史。和县地处沿江圩区,上质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适宜水稻生长,是麻雀成群生活的场所。每年秋未冬初,市场上就有大量麻雀出售。 制作方法是:将剥皮、洗净、晒干的麻雀放入油锅爆炸五分钟左右,待雀脑炸成白色,雀身浮起时捞出,沥油后,置锅中加水,放进香料袋、酱油、白糖、盐,用旺火烧开后,改用微火,浇至汤汁粘稠时,盛起晾凉,放芝麻油里浸泡一、二天即成。装入罐内密封,可保存三月不变质。是旅行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胡玉美蚕豆辣酱] 是现在安庆胡玉美罐头食品公司生产的一种传统产品。创始于道光十年(1930年)。民国5年(1916年)以“振风古塔”为商标的胡玉美蚕豆辣酱已跃入了全国名产行列。产品选取皮薄、粒大、饱满、浆水丰富的优质蚕豆和鲜红硕肥、肉厚的红辣椒,用44度封缸酒作原料,科学酿制而成。色呈绎紫而有光泽,可见豆瓣,但食之又不感豆瓣。入口鲜美,细品微辣,咸淡适度,风味独特。既可调味佐餐,也能单独做菜。无论吃面食、米饭,均甚适宜。如根据需要加麻油、白糖调和,则味道更佳。畅销国内并出口20多个国家地区。 [八公山豆腐] 产于被称为豆腐故乡的淮南八公山一带。八公山有上百眼泉水,尤以城北山下的大泉水为最佳,含有多种矿物质。“八公山豆腐”是选用新鲜的纯黄豆和八公山下的优质泉水为原料,精工制作而成。具有洁白细腻,清爽滑利、汁厚味重、鲜嫩可口的特点。且烩、烧、煮、炖、凉拌俱佳。尤其用“八公山豆腐”烧汤有三绝:热汤上桌,汤中豆腐片可随热气在盆中漂浮,俗称漂汤;汤呈乳白色,俗称奶汤;汤中豆滑鲜嫩可口,俗称鲜汤。“八公山豆腐”已列入《中国名菜谱》。 [采石砚茶干] 产于马鞍山市五香茶干厂。创于清朝嘉庆年间,至今约有180年历史。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对居住在马鞍山采石矶的老年夫妇,为了谋生,宰鸡炖汤,并把鸡肉掺在方块豆腐内,经包裹压榨后,放入用鸡汁香料等配制的汤中熬煮,供游客饮茶佐食,“茶干”由此而得名。 茶干以优质大豆为原料,经过浸泡碾磨、烧浆、筛浆、点浆、飘花、包干、压干、插白等十几道工艺流程,制成干胚,再配以鸡汤、桂皮、八角、甘草、丁香、茴香、冰糖等佐料熬制而成。色泽绎红,有韧性,对折不断,撕开有丝纹。具有色香俱佳,鲜美可口的独特地方风味。是喝酒品茶的佳品。1980年和1981年被评为省和商业部优质产品。 马鞍山市五香茶干厂还独创火腿、香肠、鸡、虾米、肉松、五香、蒲包等10多种各具风格的茶干。采用科学包装,能保持一年以上不变质。每年约产400吨左右。1983年打入国际市场,远销香港、南洋等地。 [义门苔干] 产于涡阳县义门一带,距今已有300多年的种植史。呈长条形,长约一尺二、三寸,茎叶中含有乳白色的汁液,具有催眠作用,干菜可解毒。清乾隆年间已纳为宫中名菜。 苔干经清水浸泡后,清脆嫩。可凉拌,可荤炒,可做中餐、西餐、点心、罐头等食品,均鲜嫩可口。由于入口清脆有声,故有“响菜”之称。 苔干的种植面积由建国初期的几十亩扩大到200余亩,年年销售一空。远销日本及东南亚诸国。1980年,义门区政府兴建罐头厂,将苔干制成甜、咸、酸、辣4种苔干罐头,独具风味,颇受国际市场的青睐。 [大别山木耳] 皖西大别山腹地是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峦地带,生长着以栓皮栎为主的多种阔叶树,为生产木耳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林木资源,加之光照、气温、雨量、温度等条件,都适宜木耳生长。 木耳的品种有“光耳”、“毛耳”之分,以“光耳”的质量为好。大别山盛产的黑木耳,朵大、肉厚、无毛,属“光耳”中之佳品。营养丰富,味美可口,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用来凉拌、荤炒、做汤皆可。是家宴庆贺或招待宾客的佳品。从1973年起,开始实行人工培植,已探索出一整套的科学技术与经验。现在年产量为5万公斤左右。 [黟县香菇] 黟县地处黄山山脉西南麓,山峦叠嶂,林木葱笼,山泉飞溅,溪涧纵横,非常适宜香菇生产。因此被列为全国12个香菇生产基地之一。产量超过5000公斤。 香菇,又称香蕈。性甘平,味鲜美,有异香,是人们所喜爱的山珍。据鉴定,香菇含有降血压清胆固醇、抗癌和干扰素诱导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被人们视为益寿延年的保健食品。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畅销货。 香菇的吃法颇多。荤炒,如用香菇炒牛肉丝、爆肚片、肉丝扒鸡等。素食,如炒双冬(冬菇、冬笋),炒菜心等。并可用香菇做各种各样的汤,皆鲜香异常。 [宁国笋干] 宁国地处天目山北麓,自然条件对各种竹子生长十分有利。在县东的云梯、杨山、仙霞、霞西一带生长着石担竹(又名绿竹、笋干竹)、红壳竹、桂竹、广竹、金竹、燕竹等近20个品种的可食用竹。宁国竹笋具有色泽青绿黄亮,香气清馥芬芳,滋味鲜嫩可口的特色,素为佐餐佳品。每到春季,除一部分鲜笋直接进入市场外,大量的竹笋被加工烘制成笋干。笋干的品种有5个:肉头肥厚,呈绿色的“咸绿笋”;外形粗壮而柔软的“明挺”;外形细而长的“秃挺”与“小挺”;取笋的嫩尖精心制成的“培熄”。“培熄”为笋干中的珍品。它干燥,色青翠味鲜美,每百公斤笋干只能提取2.5至5公斤。 宁国笋干久负盛名,产量居全国首位。1983年全县笋干最高收购量26万多公斤。销售全国各地,远销香港、日本等地。此外,试制加工的盐渍鲜笋,保持了鲜、嫩、脆的特色,主销日本,颇受欢迎。 [太和香椿] 是闻名全国的特产。唐代曾作为贡品,明清明时期就闻名海内外。品种多样,比较著名的有紫油椿、黑油椿、红椿和青椿。其中以黑油椿质量最优。太和香椿在食用、药用以及材质用途等方面都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香椿芽的采摘时节较为讲究,“雨前(谷雨)椿芽嫩无丝,雨后椿芽生木质。”太和雨前椿芽芳香肥嫩,质脆味美,是一种高营养的菜肴。除含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磷、钙、铁等矿物质外,维生素C的含量也很高,每市斤含量达775毫克。椿芽炒鸡蛋,椿芽拌豆腐,是人们爱吃的佳肴。椿芽腌制后,终年不腐,可四季食用。销售国内各地并远销东南亚。 [铜陵生姜] 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驰名中外。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产于新建、董店乡,尤以佘家大院、金华村所产为上品。 铜陵生姜块大,表皮光滑洁白,肉呈鹅黄色,皮薄,肉嫩,汁多,渣少,辣味适中,香味浓郁。常作调味品或腌制品食用,能促进食欲。还可加工成糖姜、醋姜、糖姜、干姜或提炼生姜油等,畅销大江南北。尤其是冰糖姜,为铜陵著名的外贸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