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节 其它水果
其它水果包括桃、李、杏、枇杷、杨梅、枣、柿、石榴、樱桃、花红、猕猴桃等,分布于全省各地。小水果除枇杷等个别品种外,供销社基本不经营,主要依靠集市贸易。 一、三潭枇杷 三潭枇杷产于歙县的漳潭、绵潭、瀹潭而得名。宋淳熙二年(1175年)罗愿撰《新安志·木果篇》中记有“...其外则桃、李、梅、杏、来禽、枇杷、胡桃、安石榴、橙、桔、 柚之属......”。明朝著《徽州府志》对“三潭枇杷”栽培有较详细叙述,说明三潭枇杷在400年前就盛行栽植。据许承尧著《歙县志·物产篇》载“...枇杷,瀹坑、瀹潭、绵潭、漳潭一带出产最多”。建国初期,三潭枇杷3000亩,年产150吨。1976年,歙县产枇杷1632.5吨。70年代末期起,发展较快,1982年产量达到2925吨,至1988年歙县枇杷已发展到12193亩,产量1241吨。丰产年产量可达2500吨。种植区域亦扩大到新安江畔的8个乡镇和黄山南麓的部分区乡,其中,三潭占全县总产量的80%以上。 三潭枇杷果肉柔软,鲜嫩多汁,甜酸适口,有20多个品种,主要品种有大红袍、光荣等,其果形大,品质好,宜于生食及加工制缸。大红袍,单果重46克,最大的有80克,果面橙红色,毛茸较多而长,汁多味甜,清香可口,可容性固形物11%,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耐储运,为出口的主要品种。光荣,系漳潭张光荣培育而成,故而得名。单果重45克,最大的有70克以上,橙黄色,果肉厚,肉质柔软,汁多,甜而微酸,略有香气,可容性固形物10.4%,5月下旬成熟。枇杷含有多种营养成份,果和叶煎制成膏、露,用于医药,有止咳、化痰、润肺、和胃、降气、清热之疗效。 出口鲜枇杷除按上述质量要求外,还要求成熟度适中,果形美观,无斑痕,单果重量在24克(即三级)以上。 三潭枇杷成熟于初夏,除福建蒲田枇杷外,江、浙,皖以歙为早,品质以歙为好,果形以歙为大,历来是鲜销、出口、加工的抢手货。1956年后,枇杷主要为供销社经营。1982年前经营量为社会商品量的40%左右,1983年后,逐年下降。1988年,供销社经营只占社会商品量的8.5%。三潭枇杷省外销往江、浙、赣及沪、宁、杭、武汉等省市,近年来成为食品工业制缸原料。此外,还出口销往港澳等地。年出口60吨左右。1954~1988年歙县枇杷收购数量见表5—1—10。 1954~1988年歙县枇杷收购数量统计表 表5—1—10单位:吨 ![]() 二、怀远石榴 怀远石榴集中产于怀远县的荆山、涂山一带。据传载,唐代已开始种植,迄今有千余年。明代已相当兴盛。明嘉靖年间,巡按御史张惟恕游怀远留下的《九日登山》诗:“泉光细润玻璃碧,榴子新披玛瑙红。”至清代,境内荆山、涂山、大洪山、平阿山已成榴园。据传,面积约5000余亩,25万余株,最高年产量达1000吨以上。成熟季节,商贾云集,车载舟装。清嘉庆年间《怀远县志》对石榴赞曰:“榴中以此果为最佳,曹州贡榴所不及也。红花红实,白花白实,玉石籽榴尤佳。”据传“玉石籽”在历史上也常作为贡品,“玉”字即由“御”字演化而来。建国时,石榴已很少,1953年产量200吨。1958年,全县石榴种植面积发展至18.9万亩,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及1969年严重冻灾,石榴产量大幅度下降。1979年,产量恢复到200吨。1980年起,榴园实行承包,生产发展较快,至1984年全县榴园1300亩,产量465吨。 怀远石榴以其果皮薄、汁液多、味道浓甜而素负盛名。主要品种有玉石籽、玛瑙籽、笨籽、白石榴、青皮、粉皮等。以玉石籽、玛瑙籽、笨籽品质最好。玉石籽榴又叫水晶石榴,果实圆球形,平均单果重287.5克,果皮黄白,薄而光滑,籽粒大而肉厚,色玉白,味甜多汁,无涩,含糖12.2%,酸0.42%,品质极上。9月上、中旬成熟。 石榴可加工果酒、果汁、清凉饮料等。石榴皮中含鞣质较多(平均为22%),可作鞣皮工业、棉毛染织业的原料。根、叶、花、果皮均可入药,根可驱绦虫,果皮主治久泻久痢等症。此外,石榴春花秋实,花期长,花果色泽鲜艳,又是庭院观赏树种。 怀远石榴畅销江、浙、京、津、沪、沈阳、济南、河南及省内各地。产品曾多次在全国农展馆展出,获得好评。 三、太和樱桃 太和是中国樱桃的主产地之一。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再到汝阳》(阜阳古称汝阳一诗中记有:“黄栗留鸣桑椹美,紫樱桃熟麦风凉”之句。由此可见在北宋时樱桃栽培已很普遍。其加工历史也载于民国14年(1925年)《太和县志》:“《埠雅》所谓樱株也,沿沙河西岸二里许最佳,以饧渍之,制成名桃脯,往时有桃脯贡,与阜阳六年轮贡一次。” 太和樱桃主要分布于县城西部颍河沿岸,以李郢、西徐庄、王郢、东贾庄一带栽培较多。40年代太和樱桃的栽培面积300多亩,4200多棵,产量15吨。建国初期,产量60吨,制干5吨。1956年后,因毁果种粮,樱桃树大部分被砍掉,后又经1966“文化大革命”,樱桃树残存无几,太和樱桃干,绝迹市场。1983年,中国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派夸家考察组,对太和樱桃的生产、加工和经济效益进行考察。之后,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1984年,太和樱桃达2500株,折合面积100多亩,产量7.5吨。 太和樱桃成熟期早,果核内多数无仁,含糖量高,加工成樱桃干,品质特佳。大和樱桃有九个品种,其中,以大鹰紫甘桃、二鹰红仙桃、杏黄桃个大肉甜,色泽浆多而闻名全国。大鹰紫甘桃又称大鹰咀,果实紫红色,果形大,平均单果重1.7克,果肉厚,淡黄色,汁液多,味甘美,可溶性固形物高达22.2%,为品质极佳之生食品种。4月下旬至5月初成熟。二鹰红仙桃又称二鹰嘴,果形较小,果肉黄白,味甜多汁,离核,品质上。金红桃又称大笨,果实中大,果皮金红色,果肉厚而细密,味甜,汁液多,宜制蜜饯。5月中旬成熟。建国初期,太和樱桃干曾由外贸部门组织出口外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