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省外货源
农用塑料薄膜,自1964年始,从省外调进,其中:一部分由农业部、轻工业部分配至省;一部分由各地供销社、农资公司从江苏、上海、河南、江西等省(市)购进。是年,农业部分配安徽聚氯乙烯薄膜1.2吨,进价每吨3600元,由省农业厅从上海市轻工业局调进,安排20个县、市,34个点(科研单位13个、农技推广部门21个)进行保温育秧试验,薄膜免费供应。1965年春季,国家分配安徽11.2吨农膜,由省农业厅购进,扩大安排试验、示范。是年下半年,国家又分配安徽农膜100吨,为支援农业增产,便于推广使用和生产队购买,这批薄膜的调拨、经营由供销社负责。70年代后,农膜原料供应增加,省内产量大幅度上升,国家分配农膜指标减少,时断时续,仅用于调节补充。1979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分配给安徽进口农用薄膜600吨,因省内产品供过于求,库存剧增,仅接受196吨;省轻工业局、农业局和省供销社联合报告轻工业部、农业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要求将国家分配本省6200吨农膜全部调出;省外购进量也逐年减少。1985年起,省内农用薄膜需求量增大,加之,邻近省份价格偏低,省外购进量渐增,其中从上海、河南、江苏等省(市)调入的大棚膜、地膜居多。1989年,农膜实行专营,各省限制农膜资源外流,省外调入减少。次年,安徽省农膜价格大幅度下调,与邻省基本持平,加上省内货源充足,省外调入仍然较少。1968~1988年安徽省农用塑料薄膜省外调入量见表7—3—1。
1968~1988年安徽省农用塑料簿膜省外调入数量统计表
表7—3—1单位:吨

二、省内货源
60年代中期,省内生产的农用薄膜,确定由省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负责组织货源,调剂余缺。除省分配计划,各地不得自行组织货源;分配数量不足时,可上报该公司统一向有关部门联系解决,实行“统购包销”的政策。1966年后,相继建立蚌埠、安徽东风、芜湖、安庆等塑料厂,省内农用薄膜产量逐年增加。1967年,省供销社农资公司为便于结算、运输和质检,并根据全省农膜货源主要集中于合肥、蚌埠、芜湖的特点,安排由合肥、蚌埠、芜湖农资分公司统一收购、统一调拨和统一结算,并采取站站调拨、逐级下放的经营方式。其它地产农膜,由当地农资公司收购,地产地销。由于原材料供应不足,农用塑料薄膜产量受到限制。1970年后,省内农膜产量上升较快。1975年起,安徽农膜需求增加,市场供不应求。为保证农业生产需要,各级农资公司组织货源,扩大收购,收购量每年递增1000多吨。1978年,为解决聚氯乙烯农膜增塑剂不足困难,经省革委会批准,以物资与上海串换,农膜产量大幅度增加,导致购大于销。是年底,省供销社系统农膜库存超过8000吨,其中聚氯乙烯薄膜占60%。由于产品积压滞销,老化变质,造成大量削价报废,累计损失达600多万元。1979年,省供销社系统为压缩库存,农膜收购量大幅度减少。1980年,农膜收购量仅占全省产量的44.1%。
1980年,根据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部、轻工业部和化工部《关于搞好农用薄膜生产、经营和使用的通知》精神,省供销社农资公司决定,农用塑料薄膜放开收购,由各地、市农资公司和省属农资采购站,直接与工厂签订产销合同,衔接产销关系,实行“以需定产,择优选购”,取消统购包销和站站之间调拨的方法。由于聚氯乙烯农膜密度大,覆盖面积小,并且有微毒,自1980年起,该产品产量逐年减少,主要销往东北。聚乙烯农膜产量逐年增加,据1984年统计,该产品占农膜总产量的63.53%。之后,聚氯乙烯农膜逐年被聚乙烯农膜替代。
安徽省自1982年起试产地膜。1983年,供销社系统收购地膜219吨,次年增至1947吨。1987年,安徽农膜市场出现脱销,为合理分配货源,使地区之间基本平衡,有利于农膜市场管理,农膜“由指导性计划改为指令性计划,实行计划分配、收购、调拨和供应。”分配计划由省计委下达,轻工部门组织生产,农资部门负责收购、调拨,由地、市农资公司统一与工厂衔接产销计划,签订产销合同,常年生产,均衡收购,工厂不得自销。为制止多头插手经营农膜,导致市场混乱,根据国务院国发(88〕68号文件精神,省人民政府下发皖政〔88〕70号《贯彻国务院关于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决定的通知》,自1989年起,对农膜实行专营。农膜统一由供销社农资部门收购经营,工厂不得自销,其它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插手经营。1967~1988年安徽省农膜收购量见表7—3—2。
1967~1988年安徽省农膜收购量统计表
表7—3—2单位: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供应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