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废旧物资行业俗称“荒货业”。根据现存史料记载,民国初年,安徽省废金属,有手工业自收自用,或以物易物进行补偿交易。20世纪30年代始,有零星商贩走街串巷收购。之后,逐步发展为摆摊设点,坐地收购,形成坐商。民国24年(1935年),高士九在蚌埠经二路摆摊主收废铁、废铅、废锡,拥有资金100块银元,为全省较早的一家坐商。同时,经营寄售、当铺、旧衣、破布、珠宝、玉器、古玩等商贩也相继出现。民国20年,蚌埠市开办的“翠古斋”,是全省较早的一家寄售店。抗日战争期间,在日伪沦陷区,日军强迫收购废铁废铜等,以策军需。当时合肥有黑田洋行,安庆有而裕洋行。抗战胜利后,经营废旧物资和个体商贩有所发展。芜湖市北京路一带,开荒铁店的就有30多家,全市挑高箩收购废品的商贩约400人。蚌埠市有估衣摊贩265个,形成纬二路“布拉条街”。合肥市个体商贩走街串巷,用针线、饴糖等小商品,向居民换旧生活用品和废铜废铁的到处可见。
建国初期,国家委托各级合作社回收部分废金属,当时,国内有色金属产量少,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铜,主要依靠供销社从民间回收。1955年,根据商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决定,安徽省城乡废品回收业务,统一由供销合作社负责。当时主要任务是:做好各种废品的分析排队,逐步开拓利用范围和积极开展收购工作;承担国家委托的收购计划;通过业务活动,对经营废品的小商小贩和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做好废品的分级分类加工挑选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市场管理工作。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国家对废旧原料的需求日益增长,促进了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70年代末,全省物资回收经营管理机构和设施日趋完善,专业和兼营回收网点遍布城乡,回收范围包括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造纸原料、废化工原料等12大类1000多个品种。收购数量也不断增加。回收对象除城乡居民外,还包括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
国家为扶持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实行“以废养废”政策,80年代始,在税收、劳保、福利等方面做了若干优惠规定,提高了行业的政治经济地位。
30多年来,经过全省废旧物资行业回收部门广大职工的努力,共收购各种废旧物资500余万吨,总值11亿多元。其中冶金原料320万吨,造纸原料110余万吨,化工原料100万吨,可炼钢270万吨、造纸70万吨。为国家节约铁矿石640万吨、焦炭煤炭320万吨、电5亿多度、烧碱纯碱30多万吨。同时在回收中还发现了大批文物。为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