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名城既是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和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又是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集中地和游客集散中心,它们的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安徽的旅游活动始于古代,但以旅游为目的的大规模的风景名胜区建设和旅游名城建设是在1978年以后。
按发展速度,“六五”、“七五”期间是安徽省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名城建设起步阶段,“八五”期间是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
“六五”、“七五”期间,旅游建设以整修老景区、开发新景区、解决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名城旅游供给不足为主;黄山、天柱山、九华山、浮山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合肥、亳州等旅游名城先后完成总体规划,进入有序开发;建设点多面广,浅层次开发占重要地位。
“八五”期间,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名城建设以深层次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上档次上质量为主。旅游资源开发有了较大进展,初步形成了皖南、皖北、皖东、皖西、皖西南、皖中旅游区基本格局的雏形;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的旅游条件明显改善,食宿交通设施档次显著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大大增强;歙县、亳州、寿县三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了建设步伐;一大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都不同程度地予以深层次开发、重点开发;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认真筛选建设项目,确保投资效益。
“八五”期间也是安徽省整个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的时期。合宁高速公路、合九铁路、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合巢芜高速公路等一大批直接、间接沟通省内重点旅游区的交通骨干工程相继建成投入运行或开工建设,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条件。黄山、合肥开通了至香港的包机,同时增加了与全国主要旅游区和热点城市的空中联系,使全省旅游业扩大了外向通道。邮电通讯超常发展,旅游区通讯能力迅速改善。
风景名胜区、旅游名城和全省其他地域的开发和建设,为安徽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