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导言
安徽旅游名城很多,歙县、寿县、亳州市是1986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黟县、安庆、桐城、凤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黄山市是国家重点旅游城市,合肥、芜湖、蚌埠等是新兴的旅游城市。建国以后直到改革开放,安徽城市建设主要服务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安徽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在城市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把城市建设成旅游交通、旅游接待、旅游购物中心和旅游目的地,走出了一条城市建设与旅游景点、设施建设相得益彰的新路。 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建设中,非常明确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认为“保护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开发,开发是一种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始终把保护、修复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放在重要地位,有选择性地重点开发部分风景名胜资源,做到“保护一片,开发一点”,新景点建设注意和原有景观的协调,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建设配套发展,从而使城市规划建设与历史文物保护、旅游景点开发统一起来。如有“东南邹鲁”之称的歙县,对全县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570余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予以分级保护,重点开发两坊(许国石坊、棠樾石牌坊群)、三街(斗山街、打井街、渔梁街)、三楼(南谯楼、东谯楼、太白楼),以保护为目的建设了新安碑园。在住房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之时,亳州市人民政府于1993年全文转发了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人研究会诸位同志《关于房改中注意保护散存古民居旧房的建议》,这对于保护古城风貌,开发新的民居游览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安徽省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除了保护好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外,努力把城市建设和旅游景点建设起来。如合肥市,把旧城墙和护城河辟为环城公园,建成一流的园林游览区,把城隍庙一带建成购物游览区,把大蜀山建成自然风光游览区。芜湖市在旧城改造、商品房建设中,努力营造徽派民居建筑氛围;在青弋江防洪墙建设中,设计出箱式防洪墙,把防洪墙建设与商业门面房、旅游观光平台融为一体,经济、实用、美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