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国营工业企业存款
国营工业企业存款余额在企业存款中所占比重最大。各时期所占比重为1949年末,53.57%;“恢复“时期1952年末,36.28%;“一五”时期1957年末,36.91%;“二五”时期1960年末,55.92%(因1962年末工业存款余额缺,故用1960年末余额);“调整时期”1965年末,39.99%;“三五”时期1970年末,59.94%;“四五”时期1975年末,48.72%;“五五”时期1980年末,59.01%;“六五”时期1985年末,42.64%;“七五”时期1990年末,44.74%。 国营工业企业存款增减受生产发展、流动资金周转数量以及企业效益等因素的制约。安徽省各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是:1949年全省工交企业单位少,工业总产值只有4.45亿元,年末存款余额为60万元。经过三年经济恢复,1952年全省国营工业单位增加到650个,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85.6%,年末存款余额比1949年增加26.1倍。“一五”计划时期全省新建、扩建了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1957年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18%,年末存款余额比1952年末增加37.39%。“二五”计划时期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全省兴建了一大批小型地方工业,1960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单位4174个,因“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经济效益差,工业总产值连续下降;经过三年经济调整,对一部分经济效益差的单位实行“关、停、并、转”,到1965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减到1479个,工业总产值分别比1960年减少47.04%,比1962年增加54.29%,年末存款余额与前三年比亦相应减少。 “三五”计划时期全省工业企业亏损多,经济效益差。企业闲置资金相对减少。至1969年末存款余额比1965年下降42.02%。1970年工业生产有所好转,资金宽松,年末存款余额比1965年增加153.78%。“四五”时期全省工业总产值增幅较大,1975年末存款余额比1970年增加30.4%。“五五”计划时期,全省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国营工业企业开展了扭亏增盈、经济效益提高,1980年末存款余额比1975年增加86.38%。“六五”计划时期,全省国营工业发展迅速经济效益提高,1985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超过二百亿元,1985年末存款余额比1980年增加19.23%。“七五”计划时期全省国营工业企业总产值到1990年达到四百亿元,年末存款余额比1985年增加9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