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导言
中国人民银行皖南、皖北分行成立之初,即以短训班形式不断对干部进行轮训,1952年正式成立银行学校。此后,除“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工作受到削弱外,其余年份发展正常。安徽省各行司针对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即抓学校建设,又抓各种形式的干部培训,使专业人才不断成长。从1983年起,注重对干部进行学制教育,实行短训和长训结合,教育层次日趋正规和合理,造就和培养了一批金融专业骨干并在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信息是领导决策的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在皖南、皖北分行时期设有调研科室,编印反馈金融信息的内部刊物。省人民银行成立后,由各科室结合自身业务进行信息调研。80年代,全省各行、司恢复成立调研信息和金融研究机构,广泛深入地开展信息调研和理论研究,围绕发展商品经济、改革经济体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货币、信用、投资、保险等重大问题联系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对发展金融事业、提高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安徽金融学会及钱币、农村金融、投资、保险等学会的建立,更加强了金融学术研究。全省金融系统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至1990年已出版省级金融研究期刊6种。 安徽省各行、司运用科学技术,从50年代的技术革新,到80年代的电子技术应用,不断取代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省人民银行开发的同城资金清算计算机网络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省工商银行开发的PC-TELEX系统网络是全国工商银行系统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一个专用通讯网。至1990年,全省金融系统有专业技术人员约700人。 安徽省金融系统干部专业技术职务统计表 ![]() ![]() 说明:其他系列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图书资料档案人员和翻译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