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李荣昌,1940年3月生于四川省合江县。1960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连续五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川藏公路线上有一个著名的险区,叫拉月大塌方。这里,公路一边紧靠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帕龙山,一边靠急流汹涌的雅鲁藏布江支流东久河。限于复杂的地质,路面修得极窄,只能通过一台汽车。1961年,帕龙山地区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地震,使帕龙山的地质活动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此后,帕龙山年年都要塌方,公路经常遭到破坏。
1967年7月以后,帕龙山的地质情况加剧变化,山顶裂缝逐渐加大,飞石经常以每秒二三十米的速度溃泻到公路上,随时都可能出现的大塌方,严重威胁着过往车辆及川藏公路的安全。但是,勇敢的人们仍然驱动铁马,闯过了险区,源源不断地把建设、战备物资运入西藏。
1967年8月18日,李荣昌所在的第十一连来到了帕龙山。只见公路上乱石成堆,飞石不断落下,塌方区山上烟雾沉沉。十一连的干部战士一边清理公路,一边小心翼翼地驾驶车辆通行,闯过了险区。
22日,车队返回险区,塌方更频繁了。连长查看了现场后,布置了第二次抢过险区的任务。这一次,李荣昌和战友们在塌方区一字摆开,以挥动军帽为信号,分段指挥车辆,通过一辆,再放进一辆。驾驶助手三人为一组,徒步行进,一边观察险情,一边排除公路上的乱石。在周密的组织和配合下,李荣昌和战友们顺利通过了塌方区。望着钢铁长龙又飞快地向前奔驰,李荣昌的心中不禁升起了一阵愉快的感觉。
第十一连车队来到险区以东的然乌。45辆车准备在这儿装完物资后,再次返转通过帕龙山。26日,第十一连车队被阻于塌方区东端。
车辆过不去,就意味着战备物资不能按时运达目的地。李荣昌加入了全连抢修公路的行列。在勇敢的战士们面前,公路上一块块石头让路了,一米、10米、100米……简易公路不断向前延伸。
但是,塌方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飞石和泥浆重新堵塞了刚刚修通的路面,有的巨石二三米高,横卧在路中央。修路再也无法进行了,车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车辆向后退去。在连长的指挥下,李荣昌和战友们后撤了15公里,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后来发生的险情证明,正是这关键的15公里,使整个第十一连车队脱离了危险,避免了80多名战士的牺牲。
不能前进,李荣昌心中是多么着急呀!他几乎天天都要步行进入险区,探察情况,看看有无汽车通过的可能。
28日,先期通过塌方区的第十二连车队,抵达目的地后,急速返回,又被阻于险区以西的鲁郎兵站。副连长、副指导员为了摸清路况,冒着飞石泥浆,艰难地闯过险区,来到了第十一连的驻地。战友相见,分外高兴。李荣昌和战友们欢迎第十二连的同志,惊奇地问:“你们怎么过来的?”
第十二连的两位战友边笑边拍两腿说:“坐十一号车!”
有人又问:“塌方那么凶,你们不怕吗?”他们回答:“咱们解放军连死都不怕,还怕这点飞石!”
时间飞快流逝,一天又过去了。
29日,塌方有增无减,险情不断加剧。在塌方区以东的李荣昌急得要命,心里想:“川藏公路是祖国内地通往西藏的大动脉,为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运输一时一刻都不能中断。”
此时,在塌方区以西,带领第十二连车队的副教导员李显文也在这样想。他决定到现场去勘察道路,寻找通车办法。来到险区边缘,李显文嘱咐同行的驾驶员留在安全地带,说了声:“你替我观察山上的飞石。”便一个人勇敢地走入险区,身影渐渐消失在烟雾中。
第十一连连长得知李副教导员进入险区勘察的消息后,决定和副指导员以及第十二连副连长等一起,进入险区接应,共同探寻强行通车的办法。李荣昌和三名战友一起找到连长,要求同去,并表示了自己作为解放军战士在危险面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决心。第十一连连长望着李荣昌等几名战士,被他们的勇敢所打动,点了点头。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九位战友便互相帮助,从东端进入了险区。
就在李显文、李荣昌等10人分别在险区东西两端的山坡上顽强前进,逐渐向中心地带靠拢时,川藏公路有史以来的特大山崩爆发了!只听得山谷里突然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随即烟雾翻滚,天昏地暗,帕龙山从700米的高处,铺天盖地地倒塌下来。巨石和泥浆卷着高大的古树,呼啸着向东久河对岸猛扑过去。顷刻之间,吞没了公路,截断了河流。两山之间,顿时出现了一座长800余米,宽300余米,高100余米,土石方达2000多万立方米的巨型天然拦河大坝。东久河因此而断流20多个小时,在上游形成了一个大湖泊。
李荣昌没能从险区中走出来。他同其他九位战友一起躺在了喜马拉雅山雄峻深厚的怀抱中。
1967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汽车第十七团批准李荣昌为革命烈士;-授予李荣昌等10位同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川藏运输线上十英雄”称号,分别给他们追记一等功、二等功。
(泸州市民政局)
上一篇:刘跃安
下一篇:刘国志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