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隐(666~740年),中唐大臣,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世居潞州(即今山西长治地区),后迁家于京兆万年县(今陕西西安市)。年届弱冠举明经,补下邽县主簿。中宗景龙中任左台监察御史。当时,崔湜郑愔典吏部选,铨拟不平,尚隐劾罢之。又睦州刺史冯昭泰诬陷桐庐令李师【《新唐书》为李师旦,《旧唐书》为李师。】等二百余家,诏命御史前去复查。其他御史惧怕冯昭泰刚愎,借口有病不愿前去查案。李尚隐对此深为感慨地说:“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旧唐书·李尚隐传》】,主动申请前去查办,结果将李师等的冤案平反。后奉命监修桥陵,任将作少监,调为殿中侍御史,历任吏部员外郎、御史中丞、兵部侍郎、河南尹。
开元十三年(725)夏,他在河南尹任上时,刘定高夜袭洛阳通洛门,他没有发觉,朝廷追究责任,将他降为贵州都督。不久,又升为广州都督,充五府经略使。当他离任时,有人向他赠金,他拒绝不受。言称并非怕人知晓,生性不取份外之物。后转任京兆尹,历任蒲、华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再调入朝为大理卿,晋升为御史大夫。司农卿陈思问伙同下属--,李尚隐揭发其罪行,审理后判为流放岭南。他前后三次担任法官,执法严明,处事公正,受到社会舆论称赞。开元二十四年(736),以户部尚书任东都留守。历扬州、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晋爵高邑伯。二十八年(740),转为太子宾客。是年卒于官,终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