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王册,原名王者香,祖籍河北昌黎,1922年10月15日生于辽宁省奉天(今沈阳市)。饱读诗书的父亲王树温(号子和)根据孔子《猗兰操》中“兰当为王者香”的典故,为女儿起名王者香,期盼着心爱的独生女慧心兰质,有所作为,不为尘世污浊所染。
少年时代的王册,秀外慧中。她不负双亲所盼,读书期间就曾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1930年在奉天(沈阳)第五小学读书时,被选派参加辽宁省小学语言竞进会,荣获第一名,奖品是一座精美的银盾。此时,在王册眼前展现的是一条更加宽阔的人生之路,美好的前程激励着她忘我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然而,1931年九一八的炮声,揭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也震碎了王册对未来的希望。山河破碎,神州陆沉。她随父母亲回到河北老家,不久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昌黎汇文中学。1933年,一纸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将冀东划为“非武装区”,任日军长驱直入,王册一家又-迁入古都北平。她在慕贞女子中学读完高中,于1940年夏考入燕京大学教育系。
1941年是世界风云变幻的一年。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上暂时取得的军事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野心。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12月9日即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第二天,王册就读的燕京大学则因由美国教会创办而遭到日本宪兵队查封,校长司徒雷登被捕入狱,全体教职员工、学生-离校,王册只得转读于北平大学文学院史学系。此时的北平,早已沦陷多年,日军铁蹄下的中国人民过着暗无天日的奴隶生活,辗转于死亡线上。王册虽生性善良文静,但却忠贞爱国,极富正义感。日军的暴行,-的耻辱,人民的苦难,激起她满腔的民族义愤。残酷的现实使她逐步认清:教育救国之路是行不通的,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抗日,才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之后,她担任了中共的北平党组织的秘密交通员,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和热情,出色地完成了召-议、掩护接送同志以及通知联络等极其危险的工作,从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和动摇。1942年4月,经本校新闻系同学王秀山(戈原)介绍,王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鉴于王册在抗日秘密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党组织非常信任她,将秘密图书馆设在她家中。当时日军对占领区实行残酷统治,疯狂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打着“剿共自卫”、“检举不良分子”等旗号,经常不分昼夜地以查户口、查“良民证”为名,搞大搜捕。警车呼啸,民心慌乱,人人自危。在严重的-下,王册沉着镇静,巧妙地避开敌人取书送书,并在家里组织同学研读这些抗日进步书籍,讨论全民族抗战的深远意义,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共同憧憬祖国美好的未来。
1942年,王册的父亲突遭日军逮捕入狱。这不幸的消息对于王册犹如睛天霹雳。家中断绝了经济来源,除每天安顿好悲痛欲绝的母亲,便是出入当铺典当衣物以维持生计,还要给狱中父亲送饭。尽管如此,她仍然强忍悲愤,认真履行一个党的秘密交通员的职责,从未间断和贻误。有的同学在寒署假前后要去外地接关系、送人,无法参加考试,就由王册代答试卷,她改换词句、笔体,交两份答卷,每次都能瞒过其他同学和老师,不露痕迹。
此时,根据时局的发展需要,地下党组织决定输送一批进步学生到抗日前线工作。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王册激动万分,恨不得插翅前往,与万恶的敌人作面对面的斗争。但是,做为家中惟一的孩子,身陷监狱的父亲和孤苦无依的母亲确实离不开她的侍奉与照料。但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抗战大业,她郑重地向党组织提出了到抗日前线工作的申请。
1942年12月,王册离开古都北平,冲破重重-线,跋山涉水来到中共北方分局城工部。1943年初进中共北岳区党校学习。同年3月8日,她以平津战区妇女代表的身份,出席了晋察冀边区召开的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会,以亲身经历控诉日伪的侵略暴行。她满腔义愤的演讲,激发了抗日军民对日本侵略者的义愤,鼓舞了群众的斗志。
半年之后,王册结束了在党校的培训。她认为自己参加革命不久,还需要锻炼。经在她的主动要求下,1943年8月被分配到阜平第一区工作,任区委副宣传委员。从9月开始,日军纠集20多万兵力,从华北到广九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秋季大“扫荡”,其中对北岳区竟动用兵力4万,持续3个多月,其“残酷性、长期性、毁灭性”均达空前,妄图以此把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变成“无人区”。他们烧杀抢辱,无恶不做。在阜平平阳一次-中国平民千余人,还用开水将我同胞活活煮死,其法西斯暴行惨无人道。血雨腥风的游击环境,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锻炼和考验着年轻柔弱的女大学生。王册坚决执行党的“县不离县,区不离区”的指示,英勇顽强地坚持在阜平一区。在村里,她与贫苦农民打成一片,吃糠菜树叶团子,睡庄稼地,盖茅草,回到区里,她帮工农干部学文化,学党的文件,虚心求教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大家喜欢她,尊敬她,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亲姐妹。在短短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一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
到阜平后不久,王册就染上了疟疾,断断续续时常发作。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她以顽强的意志克服病痛坚持工作。后来病情日趋恶化。连续高烧再加上腿部生疮,使她虚弱得连说话都非常艰难。区委闻讯后马上派人用担架抬她到大沟村党支部书记张俊来家里养病。
张俊来家是抗日堡垒户。他们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王册,用家中仅有的一点存粮为她做病号饭,豁出自己的性命掩护她的安全。王册感动地对张支书说:“您对我这么照顾,以后怎样报答您呢?”张支书安慰她:“咱们都是抗日的,你家和我家还不是一样啊!”这真诚而朴实的情意,常使王册激动得热泪盈眶。在张支书一家人的细心照料下,王册渐渐脱离了危险。稍好一些后,她支撑着起来,帮房东大娘看小孩,做饭时一边帮着烧火,一边向大娘一家宣传抗日道理。她还对张支书说:“咱们都是党员,都应该好好学习。”支书一家非常喜欢这个没有一点架子的女干部,夸她“见谁都笑嘻嘻的,像个火团”。
1943年10月,日军对阜平地区的第八次“清剿”开始了。23日凌晨,一股日军向村中奔袭合围。同在村中养病的第一区区委书记吕介和见王册行动艰难,便搀扶着她一起走。这时,敌人步步逼近,眼看两人就要同时被捕。在这千钧一发之时,王册用尽全力推开区委书记,自己顺势滑下一个小土坡,迎向敌人。
王册的行动吸引了敌人的视线,区委书记得以脱险,而她却因此落入虎口,敌人认出她是平津来的抗日学生,就对她严加拷问。对于敌人的逼问,她除了高声回答“是抗日的”外,其余一概回答“不知道”,并怒斥威逼利诱的汉奸,告诉敌人:“要想回家就不抗日了!”敌人恼羞成怒,两个日军将她抬起来从山坡上往下摔,用香烟头烧她的头发和皮肤。王册宁死不屈,挣扎着拼尽全力与他们搏斗,最后壮烈牺牲在敌人的刺刀下,时年尚不足21岁。
王册英勇牺牲的事迹,很快传遍了阜平大地。县委提出“为王册同志0,保卫大阜平”的战斗口号。军民同仇敌忾,一举粉碎了敌人的第八次“围剿”。1944年1月13日召开的阜平县庆功祝捷誓志0大会决定为王册等壮烈牺牲的抗日干部立碑纪念。军民盟誓:“似此深仇血债,我阜平十万人民自当以不息斗争,陆续追还,待我全胜之日,任凭法西斯凶犯天涯海角插翅难逃!”之后,中共北岳区党委组织部长林铁也亲自到王册墓前凭吊。
1944年7月7日,阜平第一区人民群众在王册牺牲的南雕窝村外两株苍翠的古柏之间,修建了王册烈士纪念碑,上面镌刻“高山巍峨遗壮志,沙河奔腾誓血仇”,当中是4个大字“民族英雄”。碑文中赞誉她在对敌斗争中“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刚毅坚贞的本质和英勇节烈的精神”。
全国解放后,王册烈士的遗体移葬于唐山冀东烈士陵园。1958年清明节,她那白发苍苍的双亲,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隆重的陵园落成典礼。在圣洁肃穆的烈士墓区,他们老泪纵横,难以自持。他们不光是悲痛,更多的是骄傲与自豪,因为他们那心爱的独生女儿的鲜血没有白流,她和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一起,用朝霞般的生命换来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刘力勤)
上一篇:王波
下一篇:王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