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志
宝志(418~514),俗姓朱,南朝梁代句容县东阳镇(今属南京市栖霞区)人。7岁随法俭和尚出家,到南京道林寺虔诚禅业,苦守古佛青灯50多年,为释门名僧。时值齐武帝施行-,众生苦痛,宝志为匡正时弊,巧施智谋,运用世间因果哲理,使齐武帝尤敬典礼,“永废锥刀”酷刑。据《释教会考》载:宝志心志通达,以佛教宗旨,诱导梁武帝净心修习,皈依佛门,向善归仁,普渡众生,百姓平安。被尊为“帝师”。《宝华山志》记述宝志有胆有略,“所谓格君之非者,虽古之大臣莫之过也”。大诗人李白尊宝志为“独行绝侣”。梁天监元年(502年)宝志年近花甲,到宝华山结庵,集僧讲经传教。清时在南京大报恩寺塔中发现一只铁匣子,匣内藏有《宝志说戒图》,坛高三阶,宝志踞上座,这比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终南山道宣大和尚开设戒坛早130多年。后人为纪念宝志,将华山改为宝华山。天监十三年(514年)圆寂,葬南京紫金山独龙阜,明迁灵谷寺。宋太宗谥为“宝公”,赐号“道林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