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保鉴,字镜如,清平番县七山(今永登县七山乡)人,幼年敏悟,过目成诵,被称为“才子”,曾任七品京官,清咸丰进士,通经史、善诗文,著有《春晖草堂诗集》。所说其为诗也,举凡“世运之兴衰,时事之得失,与吾生出处离合之故,悲愉喜怒之端,有难以语言争者,无不发之于诗,转觉抑谁语中,得一放谈法,有触即吟,无事不书”(《春晖草堂集序》)。
清同治年间西北回民频繁发动起义,曾波及平番县。各路回军猛攻苦水堡、秦王川、南大通、红城、青寺堡,在团庄、贾家场、界牌滩、费家沙沟、蒿滩等地与清军民团大战,曾围攻牛站两个月,将堡攻克;又袭击平番县城,进入南街。在战乱期间,连续三年遭受重旱,紧接着又发生瘟疫,死人无数。保鉴生当其时,在他的诗中忧国忧民,形象地反映了兵燹灾荒的惨状。
《登楼眺睨》:“四顾何茫茫,暝色入细突,鸦点散寒烟,霞光明返照,树木多伐绝,青黄间缭绕,负郭无人家,近邮成古道,田间窜鼢鼯,水际鸣豺激,饥鸟啄死人,荒烟迷野烧。对此益苍凉,感余发吟啸。俯首望城中,伤心滋痛悼。纵横但街衢,峥嵘空寺庙,屋瓦耸高门,炊烟断冷灶”。诗人登上城楼眺望,进入眼帘的是郊外树木已光,荒烟漫野,兽类横行,鸟食死人,城中街无人迹,屋内空空,炊烟已断,不由得引起诗人的感慨和伤心。大量的人民在战乱中死去,被埋人万人坑中。“乱世人民死无主,谁人为填坟上土?北郭门外掘长坑,贵贱贤愚同一处。出自北门,偶经坑侧,血肉淋漓,尸骸枕藉。乍见惊心浑不悲,徘徊不觉双泪垂。生前你我容相识,对此茫茫知是谁?旁有少妇呜咽哭,藏刀暗里割人肉。莫道后来能居上,前者藉你任屏障”(《万人坑》)。坑里堆满尸骨,坑旁竟有少妇用刀割人肉,将扣人心弦的场面,写得淋漓尽致。幸存的人生活如何呢?《掘草根》一诗写到有一家的妇女,家已无粮,翁姑垂死,以挖草根为食。“蒙茸一掏甫到手,不嫌泥土乱入口。伤心到晚不满筐,归来翁媪死已久”。人民饥饿之情一览无余。《弃儿行》一诗叙述了一个妇人在丈夫逃亡后带着三个孩子,为了生活将长男“换军营”,将幼子“委草莽”,“指望弃二活其一”,但因“投身作佣聊度岁,人家食指嫌儿赘”,只好将仅留一孩子也弃之“不返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况。这些悲惨景象全是战乱和灾荒造成的吗?非也。“饿莩-未足衰,甫经寇退又兵来。柳营反作逋逃薮,花县难为避债台。白夺钗环朝换酒,横征犒赂夜分财。天心厌乱知何日,反正还须郭李材”(《杂感》之四),透露出清政府军的残暴。“糗糒渐空军灶减,藩篱尽撤郭门开”(《杂感》之一),“初募儿童皆踊跃,新添旗帜尽飞扬”(《杂感》之二),这些精警之句,揭露了晚清政府的政治腐朽,空谈武备,拉娃娃当兵充数的虚弱本质。这种对统治阶级揶揄挖苦式的抨击,加深了诗的思想内容。保鉴于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到北京,清穆宗同治五年(1866年)全家迁武威,战乱期间在乎番的时间不长,未能写出战争场面,反映面比较狭窄。他“自叹只身无寸柄,仰天长啸欲如何”(《杂感》之三),感慨自己不能施展抱负,感到前途渺茫,而沉重、孤寂、惆怅,反映了封建王朝没落时期失意的知识分子的悲观心理,这是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保鉴在京为宦时,曾与一些当代著名诗人切磋诗艺,对于诗有一定的艺术造诣。其叙事诗,古朴雄浑,精干有力,通俗易解,往往兀突而起,开门见山。“独木杠,朝朝暮暮送丧葬。四座静听莫悲骇,容我细为绘厥状。自从兵乱无车马,况兼殍流少工匠,平番城中富死人,一时遂兴独木杠。举尸腔,脐着木,衣带上下束头足,二人舁之走仓皇。送葬但闻青蝇哭,非舆犹得着人肩,无棺或免葬犬腹。后来死人多如蚁,独木舁之嗟何及。遂用皮索于麻练,自腰束之如鱼贯。从此独木不须钱,嗟哉后死独木难”(《独木杠》)。死人之多,独木杠尚巳抬葬不及,用绳索把尸体一串一串“鱼贯”般往万人坑里拉。这种写实手法,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死人如麻的景象令人毛骨悚然。“五叶金钗难换米,可能掘得草根起?翁姑忍死垂相待,掘草归来充蔬菜。携筇筐,来野地,满目掘草人如蚁。天寒冻合地皮硬,况兼草生不盈寸。五葱纤细钗头颤,饥寒冷透黄花面。千气万力始见根,掘得草根连钗断……”(《掘草根》)强烈的节奏,灵活的变韵,有如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其抒情诗,忧时讥事,直抒胸臆,写得深沉痛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豺狼接迹纷猖獗,雀鼠伤心尽掘罗”(《杂感》之三),“天寒白骨狼嗥处,日落青磷鬼哭时”(《伤乱》)。那凝炼的语言,工整的对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战酣难望鲁阳戈,困守孤城计靡他”(《杂感》之三),“游釜鲋鱼活,处堂燕雀哭,高矣天下闻,哀哉民无告”(《登楼眺晚》),用比喻说理,设喻贴切,极为自然。有的寓意于景,耐人寻味。
上一篇:何虎臣
下一篇:张世伟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