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李新安(1919.7.27—1983.5.2) 永乡乡阿寺村人。出身农民家庭。
1926年,在本村上私塾,后因家里缺少劳力于1933年辍学务农。1936年被拉去当兵。国民党军队-军饷,打骂士兵,他无法忍受饥寒交迫和皮肉之苦,暗中联络了乩个洛川同乡于1938年逃回洛川。1940年、1942年分别在永乡和槐柏学校读完高小课程。
1943年,因亲戚关系给国民党106师(驻河南)政治部主任屈伸当勤务兵。因屈伸非常厌倦旧的军旅生活,有改从实业的念头,遂于1945年送李新安到灵宝县一个地主的果园当学徒,学习苹果栽培和养蜂技术。在此期间,他读到了许多有关果树栽培、果树调查方面的资料,认为洛川的气候、土壤适宜栽培苹果,于是在屈伸资助下,培育了4.5亩苹果苗圃,准备在家乡洛川搞栽培试验。
1947年春,李新安把第一批200株苹果苗运回洛川,因无合适地块,便调换了二父的地栽苹果6.7亩。当时群众对苹果树不认识,他前边栽,二父后边训斥:“栽这些柴棒棒有啥用,尽是胡闹哩。”村里看笑的人也不少。他向二父和村民解释说:“别小看这些柴棒棒,将来能结出很好吃的苹果,还要用汽车拉着卖。”他冲破旧习惯势力的阻力,建立了洛川高原上第一个苹果园。
1948年,他二下灵宝,又运回一批苹果苗和3000余株海棠苗,建立了苗圃。
建国后,李新安给洛川党政领导写了《关于苹果在洛川发展的前途》和《大力发展养蜂》的报告,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并拨给一石小麦作资金,让他从河南运回了意大利蜂,在洛川试养成功。1949年,在黄龙分区各县建设科长会议上,他作专题报告,宣传发展苹果的美好远景。1950年,编写了《苹果栽培法》,由县政府印发各区、乡、村。每逢县上召开大会,他都宣传讲演,“日食苹果一枚,可以延年益寿”成了他的口头禅。1951年春节刚过,黄陵县的李国杰、槐柏路长定都来买树苗。本村农民李得江没钱买,他就赊给二斗麦价的树苗让其栽植。从1950年到1956年,共出售树苗4830株,涉36个村200余户,远及黄陵、宜君、宜川、延安等县。1951—1952年,李新安的果园开始挂果,他没有出售,都送给村民,亲友和上级领导品尝,以达宣传推广的目的。
1955年,苹果产量达1万余斤。在合作化运动中,他毅然将果树折价归公,带头入社,还提出新建300亩果园的设想。1957年,他自费到西安、武功等地学习考察苹果栽培,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由于他苦心经营、科学管理,到1959年,阿寺村果园发展到336.4亩,其中41亩产果74858斤,产值16468元,占农业总收入的50%,即一亩果园的产值相当于35亩粮田的产值。1969年产果39.7万斤,1980年产果83.5万斤。
李新安精于务果,又勤于学习,他把自己的志趣书成条幅以自勉:“人生在世学个什么好?要学会领导人,学会做事处理事;要做有益于人、有益于世的事情,不要做损人利己无益的事。”“学习方针:要养成科学头脑,凡事要研究它的因果,要研究它生存的原因,变化的道理。人生三不朽,要做到其中之一,立德、立功、立言。”他在多病的晚年,还写了《论水土保持工作与农林牧的关系》(1980年1月)、《关于洛川苹果树整形修剪》(1983年1月)等论文。党和人民政府对李新安的事业始终给予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1957年4月,选他为代表去北京参观全国农业展览;1959年调任县农业局果林组长;1980年被选为洛川县第九届人大代表;1983年4月,被选为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如今洛川高原上的苹果园星罗棋布,春华秋实,效益可观,成为本县经济的一大支柱,人民无不缅怀为这一事业奔波终生的辛勤园丁。
上一篇:贾振耀
下一篇:郭景龙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