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应麟生于1307年(元大德十一年),卒于1378年(元昭宗八年),是文天祥胞弟文璧的长孙。宋景定年间(1260-1264)户部侍郎文璧率部守备惠州,文天祥堂弟文天瑞随文璧在惠州任职。文天瑞见元兵将至,屡劝文璧“修城堞、建楼撸、积蒭茭粮储以严守备”,文璧不听,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南侵,他奉城以降。文璧生三子:长子,隆子(号中训);次子,陞子(过继文天祥);三子,京子(过继文天瑞)。文应麟是文隆子的长子,南宋皇朝灭亡后,为逃避元军斩杀,其堂伯爷文天瑞和父亲文隆子带着他四处潜藏。后来,文天瑞辗转去了琼州万宁(再娶王氏生四子),文应麟对祖父文璧投降之举介怀,“耻之”;不久便随曾任平阳县尹的父亲,携起东、起南二子遁匿新安县松岗鹤仔园,立脚归隐。宝安文史专家程建考证,鹤仔园现为松岗镇蚝涌村,古时松岗、沙井北部是一片海滩,因白鹤等海鸟成群栖息,故称鹤仔园。文一家不久又转避居于大茅山脚的岭下村,购田置业。数百年间,文氏后人开枝散叶,发展到为今香港新界新田、泰坑村,深圳的松岗街道报美村、岭下、山门、山尾村,福永街道上头田、潭头村,福田街道岗厦村,以及东莞长安镇涌头村、海南及琼州万宁市和香港新界新田、泰坑村安等地,繁衍成文氏名族。
文应麟是个热血青年,一直景仰伯爷文天祥之爱国气节,不耻祖父文璧的变节屈降,更不服元朝外族的血腥统治;“倜傥尚志节”,胸臆揣大义,时刻不忘文天祥遗志,反元复宋。为此,他经常聚集一班志同道合义士,暗中练武习剑。为了避开当地官府的猜疑,他把练习场地暗藏在大茅山脊(名为白鸽山)的山坳处。练武场边有块刀状大石块,经常被文应麟用作磨剑试剑,此石因而得名“试剑石”。
文应麟习武练剑的同时,默守祖训,躬耕勤业,其时置田产八十顷,生活颇为殷实,但他处处体恤贫困之民。当穷人家借了粮食财物无法偿还时,他就当众烧掉借据。岁荒之年,在当时不方便外出了解百姓的情况下,他想出一个体察民情的办法,爬上大茅山顶,眺望山脚村落的农家有无炊烟。如见断炊,无米下镬,则心痛难受,立马派人送粮上户,挨家接济。此后,他在练剑爬山之时,多了个内容——眺望炊烟。时间长了,为瞭望方便,他干脆在山上建一座望烟台,凭烟济民。老百姓对此感激万分,纷纷称赞他为“活菩萨”。据传,有一晚文应麟睡梦中,受观音托梦,在大茅山一个“凤凰栖息过的岩”建立寺庙。他醒后即出资金,兴土木,建起凤凰岩古庙。庙建成后,香火鼎盛,人流络绎不绝,随着凤凰岩的名字越传越广,大茅山渐渐被称作凤凰山,岭下村也改叫做凤凰村。
文天瑞为粤东文氏始祖,应麟为宝安文氏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