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黄琬(1885~1965年)
黄琬,字孟奎,原籍南安县六都(今属洪梅乡)。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生于福州田□状元埕泉泰茶栈内。其四伯为清末武状元黄培松,其祖父贻琴、父亲伯均为当时名人。
黄琬幼师林琴南,就读苍霞精舍。后移读福州仓前山英华书院,修习8年零4个月英文,毕业后就读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毕业后,应聘任厦门第十三中学校长。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时,聘其为筹备委员会委员,兼作陈嘉庚的闽南语翻译。
民国10年(1921年),黄琬受陈嘉庚和黄奕住资助,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修读教育硕士。毕业后,于1925年赴巴黎考察欧洲教育。民国15年回国,在厦门参与南洋闽侨救乡会活动,被选为副会长。民国16年,应福建省主席杨树庄邀请,任福建省教育厅长。任内对扫盲工作不遗余力;同时注重培育人才,选派真才实学人士出国深造。民国19年,到上海开设律师事务所。民国22年11月,李济琛、蔡廷锴等人在福建发动"福建事变",黄琬被任命为"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侨务委员。"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失败后,被捕押往南京,幸得徐悲鸿和江苏监察使丁超五营救获释。嗣出任福建省政府顾问。
1936年,黄琬受菲律宾侨领李清泉聘请,出任马尼拉华侨中学校长。1939年离菲往新加坡,在寓所收徒课读。翌年,在当地侨领和徐悲鸿支持下,创办敬庐专业学校,专授中文及中国历史、地理。并经常有诗作发表于郁达夫主编的《星星》、《繁星》等《星洲日报》副刊。
1942年初,日寇侵占新加坡,拟迫黄琬出任伪职。黄琬连夜出走,拟经印尼回国,因腿疾遂留印尼。1944年夏,为日军逮捕,-巨港一年,留下《入狱周年感赋》等诗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出狱返回新加坡。旋应澳大利亚悉尼一大学邀请,任中文教授,6年后返回新加坡。时已年近古稀,仍热衷华文教育事业。
1964年秋,跌伤股骨卧床不起。于1965年3月12日在新加坡去世。遗诗由其季弟则璐、子奕琳结集为《榔影楼诗存》。
上一篇:许友义
下一篇:黄润堂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