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陈棨仁(1837~1903年),字铁香,又字戟门。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生于晋江二十都永宁观音亭霞源村(今属石狮市永宁镇)。父陈大源,擅经商,家道殷实,曾官通判。
棨仁自幼随父迁居泉州城厢三朝铺(今泉州市区象峰巷),天资聪颖,有神童之誉。15岁中秀才。主考官在其试卷上批云:“纵横排宕,一往情深。”弱冠与内弟龚显曾(同治翰林)拜致仕御史陈庆镛为师。同治六年(1867年),棨仁乡试中举;同治十三年,进士及弟,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改任刑部主事。奉命募赈直奉水灾有绩,又为朝廷治理台湾陈言献策,得到朝廷及同僚的好评。上司叙劳呈报,诰授中宪大夫并花翎知府衔。棨仁当京官,过了几年“恩许金銮窥院竹,时随仙杖傍宫槐”的生活,但他厌倦宦海浮沉,不愿随时趋势,不久即以其父年高为由辞官回乡,遂不复出。
棨仁回乡后,在泉、漳一带主持书院,如泉州清源书院,南安石井鹏南书院,同安双溪书院,厦门玉屏书院、紫阳书院,漳州丹霞书院,龙溪霞文书院等。棨仁治学师承陈庆镛,上溯诸子百家、汉儒经学,旁及文字训诂、金石考据,且工于籀篆。讲学授徒,前后20余年,“门下著籍累千,掇高科,举方闻”,桃李芳菲,遍及闽南各地,金门与台湾亦有不少士子倾慕其名,不畏风涛,浮海来归。
棨仁博览群书,致力搜集、校订和收-代珍本、善本书籍,尤其注意征集、研究泉州地方文献,其“绾绰堂”及“读我书斋”藏书之质量与数量居晚清泉州藏书家之冠,他并将所藏书籍分门别类,编成《绰绾堂书目》12卷。
棨仁诗文雅丽宏瞻,卓识独具,为时人称道。同治初,与同邑许祖淓、洪显曾、黄梧阳等人组织“桐阴吟社”,经常雅会联咏,并将诗作结为《桐阴吟社甲乙编诗集》行世。其诗作丰富。早期倾向王渔洋,以嘲风弄月,应酬赠答,流连山川,咏怀古迹居多,以神韵风致见长。晚期经历甲午中日海战、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国入侵等重大历史事件,诗作感愤世变,苍凉激楚,有杜甫、陆游之余风。如在《哀台阳》、《送林子佩回台阳》、《秋感八首》诗篇中,对国家备受列强侵凌,清廷腐败无能,割地求和,民生凋零,国势垂危,深感痛心疾首,抒发爱国忧国之忱:“水冲浮六耳,山险控三朝。拱手都资敌,严疆一霎消。”“河山有恨军麾白,天地无情战骨青。昔是故乡今异域,归装趁早好趋庭。”可惜身后遗稿星散,存世无几。
棨仁一生致力于著述,著有《闽中金石略》15卷、《藤花吟馆诗录》6卷、《说文丛义》4卷、《闽诗纪事》10卷、《海纪辑要》2卷、《绾绰堂遗稿》、《温陵诗纪·文纪》、《铜鼓考》、《岑嘉州诗注》、《绾绰书目》等。其中《闽中金石略》为其倾注毕生心血之力作。棨仁经历20余年,行遍八闽名山胜迹,访拓唐、宋、元碑刻,收录自古至元代福建境内的碑铭崖刻,并著录清末保存在福建的钟鼎、牺尊、镜脰、印信等商、周、秦、汉古物,皆募其形状,附以考订,记述赅博,为福建金石学权威著作,书成未梓。直至民国24年方由中华书局整理出版。
棨仁除讲学著述之外,凡俾益乡党之事皆踊跃参与,如管理义仓、监督城工、总理乡团,无不身体力行。就在他去世前不久,还参加筹办泉州府官立中学堂(今泉州第五中学前身),任学堂总办。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七月,卒于家,时年67岁。葬泉州东门外新田万安山。太傅陈宝琛为其撰写墓志铭。
上一篇:高染
下一篇:杨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