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廖汉生(1911- 2006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北京军区政治委员。
湖南省桑植县人,土家族,1911年11月出生于桑植县长瑞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6岁入私塾读书。11岁入桑植县立高等小学。13岁由贺龙出资送入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就读。后因贺龙北伐离湘,他失去资助,遂辍学回乡。1926年本县高小毕业。在大革命0中,参加了农-动和工人武装斗争。
1929年参加桑植县农民协会和县苏维埃的工作,长期在湘鄂边苏区进行游击斗争。1930年红军主力东下洪湖,他随贺民英游击队留在湘鄂边苏区,一直坚持到红军主力重返湘鄂边。1933年5月任鹤峰县第四游击大队副大队长。6月,调到红三军军部任书记员。7月,经贺龙、关向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军政治部秘书、师党委书记、师政委、军团组织部部长等职。1935年11月,随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长征。1937年5月出席在延安召开的中共苏区代表会议。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副团长、团政委。率部参加雁门关、收复晋西北7城的战役,参与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39年挺进冀中,任独立第二旅副政委、代旅长。1940年回师晋西北,参加了晋西北反“扫荡”和百团大战。1941年入延安八路军军政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延安整风。1943年任三五八旅副政委,并先后调任中央党校第二部、第四部组织教育科科长。1944年11月,任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五干部大队政委,带领一批干部到湖北洪湖地区工作。1945年,随南下支队到达新四军五师暨鄂豫边区,任中共襄南军分区政委兼地委书记。抗战胜利后,任江汉军区副政委、政委。参加了桐柏战役。
解放战争期间,历任晋北野战军副政委、晋绥军区第一纵队政委、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副政委、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政委、第一军政委。率部参加保卫延安、转战陕北、解放大西北等一系列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政委兼青海军区政委、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副主席。领导青海人民建立人民政权,平息-叛乱,实现民族团结,建设新青海。1952年5月任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后入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任该院院长。1959年任-副部长。1960年任北京军区政委。1973年任军事科学院政委。1975年任南京军区政委、第一政委。1977年8月当选为中共-委员。1980年任沈阳军区第一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他是中共七大代表,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他自幼聪颖好胜。其父廖兰湘具有革命思想,与林伯渠共过事,致力新学。因此,他少时受到较好教育。其家与贺龙的家仅一山之隔。贺龙及家人的革命事迹,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在湘鄂西党组织和红军处于逆境中入党。在国民党军残酷“围剿”的险恶环境中,他对党的信念坚定。他指挥作战坚定沉着,英勇顽强,战功卓著。抗日战争时期,在山西雁门关与贺炳炎率部连续伏击、袭扰日军交通运输线,歼灭日军200余人,击毁汽车数十辆,以八路军抗战之初的典型战例而载人史册。
他党性强,顾全大局,胸怀坦荡,严于律己。红三军与红六军团会合后,他所在的第六师调来袁任远任政委,他改任副政委,对此毫无怨言。并尊袁任远为老师,虚心学习,积极配合,健全了师、团政治机关,整训部队,战斗力大为增强。
他身先士卒,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和影响部队。政治工作做得很有号召力、感染力。长征途中,他任六师政委,坚决贯彻上级的战略意图,以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使全师指战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顽强的毅力,严格的纪律和很强的战斗力。他总结了三条经验:“第一条,打仗不怕死,即做英勇战斗的模范;第二条,多扩大一些人,少减员一些人,即做扩大与巩固部队的模范;第三条,按政策纪律办事,不搞特殊,即做联系群众的模范。”解放战争时期,他领导部队深入开展以诉苦三查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从根本上提高了基层指战员特别是大批从国民党军解放入伍的战士的阶级觉悟,激发了杀敌立功的积极性,受到党中央、毛泽东的好评。
“文革”中,他被林彪-集团诬陷为“贺龙的亲信”、“二月兵变的黑干将”,被关押长达5年半。他仍坚持真理,英勇斗争,毫不畏惧。1975年调任南京军区政委时,邓小平对他说:“你过去是有角的,要保持这个角,不要磨掉了。”这是对他履新的勉励,也是对他的品格的称赞。
2006年10月5日6时30分,廖汉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上一篇:杜心武
下一篇:蹇先任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