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裕和
宋裕和
(1902—1970)
食品工业部副部长,建筑工程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
湖南省汝城县人,1902年12月28日出生于汝城县延寿乡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寒微,只读过两年私塾。1926年投入农民革命运动,次年春当选为区农协副委员长。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家乡农-动失败后,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离家上井冈山参加红军。1929年12月参加古田会议,当选为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任红四军经理处处长。1932年调任红军无线电总队政委。1933年5月,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第三局局长,后任第四局局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曾三次负伤。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他负责总参四局,主管后勤工作,保障部队供给,受到红军指战员的称赞,被誉为后勤战线“四大金刚”之一。美国记者埃德加·-所著的《西行漫记》,以照片介绍他是跟随毛泽东从井冈山经长征到达陕北为数不多的领导人之一。
1938年1月,任皖南新四军军需处副处长、处长,制定了新四军全军的供给标准和供给制度,并率先垂范,廉洁奉公。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后勤部部长、华东军区供给部部长、华东军区后勤部部长、华东军区后勤司令员,率领各级后勤和地方支前部门,为取得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和孟良菌战役的胜利,周密组织了各项战勤保证和支前工作。淮海战役中,他有条不紊地领导了庞大的后勤支前工作。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部队打到哪里,就保障到哪里"的方针指引下,组织支前民工达225万,动用冀鲁豫皖苏5省的力量,全力保障了参战部队、民工的供应,仅粮食就达5.7亿斤。1949年3月,兼任华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参与了对大上海的接管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任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委员,在-领导下,参与制止恶性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形势、恢复发展生产的一系列繁重工作。1950年1月任中央食品工业部副部长,主持日常工作。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任军委总后勤部副部长兼营房管理部部长,负责保障志愿军后勤供应工作和全军营房建设与管理工作,并提出了全军后勤组织与领导关系三原则,对军队的后勤建设与发展产生了久远的影响。1952年8月,任建筑工程部副部长,次年又兼任北京建工局局长,负责首都北京的建设。他狠抓建筑队伍素质的培养训练,发展建筑科研与教育事业,先后组建了建筑技术研究所和建筑科学研究院。在建工部任职13年,为中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建立了功绩。1965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1970年12月12日在江西抚州病逝,终年68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