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白 薇
(1893-1987)
全国政协委员,现代作家。
湖南兴宁县(今资兴市)人。原名黄彰,女,1893年2月5日出生于兴宁县秀流村。其父黄晦,曾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她少年时期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萌发反封建意识。1915年,就读于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勤学苦读,诚恳待人,被同学选为校学友会会长。她联络几位开明教员,又串联衡阳其它中学师生,去府台衙门告英美传教士扰乱学校,告校长无能、失职,因而被校方除名,后转至长沙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就读。1918年,为摆脱家庭包办婚姻,只身逃往日本,是五四前夜最先冲出封建牢笼的中国“娜拉”。在日本9年,贫病交加,为求知与生存做过家庭女佣人、咖啡店下女等。通过勤工俭学,终毕业于东京的一所高等女子师范,先主修生物学,兼学历史、教育及心理学,还自学过美学、佛学、哲学,后改攻文学,决心“以文学为武器,解剖封建资本主义的黑暗,同时表白被压迫者的惨痛”。1922年,在日本创作三幕剧《苏斐》,并担任主角,与留日学生一道公演。1926年,《苏斐》在《小说月报》和鲁迅主编的《语丝》杂志上发表,叩开了通往文坛的大门。
1926年冬,她放弃还有两年官费研究生学习的机会,满怀热忱回到祖国,投身于大革命,在武汉国民政府总政治部国际编译局工作,同时兼任武昌中山大学讲师。大革命失败后,她满腔悲愤辗转到上海,决心用笔墨对革命的叛逆进行无情挞伐,先后发表反映对革命和新生活朦胧追求的作品《琳丽》、独幕剧《访雯》。不久,参加革命文艺团体创造社,结识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其后,又得到鲁迅的亲切教诲和精心培养。在创造社和鲁迅的影响下,走上革命文学道路,成为左翼作家联盟的早期成员。1928年3月,创作独幕剧《革命神受难》,剧中热情大胆地歌颂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痛斥国民党右派及帝国主义者。6月,创作多幕剧《打出幽灵塔》,这是其回国参加革命后的重要作品,以切身经历的苦难为主题,元情地揭露了封建势力对妇女的压迫,表达作者对女性解放的追求。鲁迅主编的杂志《奔流》予以连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顾重病卧床而愤然提笔,投入反侵略、反压迫的革命斗争洪流。她是最早写抗日作品的作家之一,相继发表《北宁路某站》、《致同志》、《火信》等抗日作品。还走向社会,帮助工人、学生导演抗日戏剧。1937年,她被困在沦陷的北平治病,面对汉奸多方威逼利诱,始终不屈。1938年6月,经田汉等介绍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救亡协会。武汉沦陷前,向八路军办事处请缨杀敌。-考虑到她身体不好,派其去桂林担任《新华日报》特约记者。1940年,又安排她去重庆,在郭沫若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她积极参加各种抗日宣传活动,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写出不少反映抗日斗争的文学作品,先后发表多幕剧《屠刀下》、《塞外健儿》、《一二八战士》,电影故事《长城外》,诗歌《捷克,你的悲剧》、《马德里》,小说《北方女郎》、《女医生》,散文《抢救粤汉铁路》等。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周公馆招待进步妇女,她应邀出席。毛泽东握住她的手说:“我经常记起你,丁玲和你是我们湖南的女作家。”并鼓励说:“你没倒下,在政治上没有倒下,在思想上没有倒下!”
1948年冬,其父病故,奔丧回到资兴,后任教县立中学。1949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南游击司令部第三大队,负责宣传鼓动工作,创作了散文《快乐的黄昏》和诗歌《挺进队》、《解放歌》等反映游击队战斗生活及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罪行的作品。1949年11月,政务院通过中共湖南省委将她接到长沙,旋又安排去北京工作。1950年,她已年近花甲,主动要求到刚刚开辟的北大荒农场做调查研究,在那里生活7年,接着又去新疆工作2年,写出不少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回到北京后,任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委员。她是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第二、三、四、五届委员。
在60余年创作生涯中,她著有大量的诗歌、小说、剧本、散文,其代表作有剧曲《琳丽》、剧本《打出幽灵塔》、长篇小说《炸弹与征鸟》、长篇自传体小说《悲剧生涯》等。1983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白薇评传》。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白薇作品选》。
1987年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诗人朱子奇以诗悼念她,称颂她是“不凋谢的白蔷薇”,“只因为:她骨头硬邦邦,灵魂美。”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上一篇:陈第雄
下一篇:易思玲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