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道,河南济源市邵源镇人,民国12年(1923)7月10日生于贫苦农家。9岁入邵源小学,小学毕业后当杂货店店员。民国30年,日本侵略军侵占邵源,商店倒闭,乐道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以小贩职业作掩护,进行秘密活动。他英勇机智,深得中共地下党组织信任。民国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秘密交通员。民国35年起任河南垣曲县一、二区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等职,领导农民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在与敌顽斗争中率领民兵连参加守卫黄河渡口的战斗,受县嘉奖。
民国38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乐道任长江支队四大队四中队宣传股长;10月,被派往寿宁县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1952年9月,调柘荣县任县委常委,同年12月当选为县长。他带领全县人民响应省委“大挖稻根,消灭虫害”的号召,柘荣被评为全省第一名。
1953年春,有人建议撤除下城东向城墙,砍伐城内一片树林搞建设,乐道访问了一些老同志后,认为这片树林和城墙有防风防洪作用,遂加以保护。1954年4月,乐道再次当选县长,并任县委第二书记。任期内,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山区经济情况,领导农民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发展农业生产;开展粮食统购统销;进行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城乡供销合作事业,组织城乡物资交流,疏通山区农副产品流通渠道,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并建立柘荣县越剧团,活跃城乡文化生活。
1956年8月,柘荣撤县,乐道调任福安地委海防部副部长、部长,继任三沙渔业公司党委书记兼厂长。1961年10月,柘荣复县,受命重返柘荣任县委书记。任期内认真落实调整国民经济方针政策,发展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从财政拨款退赔农民“平调”损失;给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分配饲料地;发动机关干部及家属冬种。乐道带头挖地、挑猪粪,发动干部群众种粮种菜,解决当年的生活困难。
1962年7月,乐道调任松溪县委书记。1972年1月起,先后任建阳、浦城、闽侯等县县委书记兼革命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武装部政委,并任福州市委委员。
乐道勤政清廉,作风朴实,身居领导地位,从不特殊。经济困难时期,按规定给常委以上干部增发粮票、豆腐票和少量猪肉,他不仅不接受,还在干部大会上明令废止这项规定。他从严管教子女,孩子常穿补丁衣服,赤脚走路,假日上山砍柴。5个男孩均到农村插队劳动,培养其勤劳创业精神。他生活简朴,不讲究吃穿,不贪图享受。平时穿的是其家属缝制的布中山装,夏令穿白色苎布经济衣。
乐道南下工作33年,担任过闽东、闽北、闽中6个县领导职务,跨地区、县间工作调动12次,每次调动,说走就走,从不计较工作难易和个人得失。他胸怀坦荡,以诚待人,深得下属干部和群众信赖。1978年,闽侯一位插队女知识青年被农村干部逼婚,几次欲寻短见,他了解这一情况后,即批给招工指标给予调走,其父女感激不已。
“文革”期间,乐道被“批斗”,身体受到严重摧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任闽侯县委书记忙于拨乱反正,积劳成疾,于1981年8月28日逝世,年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