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通(1889—1985),澄海县澄城镇城西管区人,是被誉为“一门忠烈”的革命老人。陈景通青年时期因家贫只身在上海谋生,目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肆意横行,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无能,遂激发了爱国热忱和强烈的革命愿望。民国20年(1931)开始,他全力支持和鼓励老伴及儿女们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民国31年(1942),老伴苏赛金接受潮汕党组织的委托,在汕头盐埕街开设一家小商店,作为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后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受尽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出狱不久去世。
五子陈应锐,民国31年(1942)任潮澄饶敌后武装小组组长,民国33年11月,与战友李亮完成处决叛徒姚铎(原“南委”秘书长)任务,后撤时牺牲,年仅2l岁。四儿子陈鹏志,1947年任潮澄饶丰第二武工队副队长。民国37年1月20日,队伍在丰顺东留坡肚村驻扎时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为掩护队伍撤退与敌激战,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时年28岁。景通未过门的四儿媳妇陈小红,民国37年2月14日,参加攻打隆都店市警察所、联防队和镇公所的战斗中,被炸弹炸破腹部,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年仅23岁。三儿子陈培志在重庆“较场口血案”中,同国民党特务展开英勇斗争,被殴打至重伤。住院治疗期间,周恩来和廖承志代表党中央和解放区“-”亲到医院探望和慰问。
每当陈景通获悉儿子牺牲、被捕的消息时,他强忍悲通,写信安慰亲人,鼓励儿女们奋斗到底。景通只有微薄的工资收入,自己却节衣缩食,在经济上支持子女干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澄海县人民政府授予陈景通一家“一门忠烈”的匾额。
“文革”中,陈景通一家遭受巨大不幸。二子、三子及三儿媳妇相继被摧残破孩至死;长子、长孙也因悲愤过度而病亡。景通仍以顽强的意志,承受这接踵而来的打击,忍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年逾九旬,还经常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建设。1985年4月,陈景通在汕逝世,终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