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吴尚时(1904~1947),广东开平县人。
吴9岁时,就学于广东师范学堂附属小学。民国17年(192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英语系。是年,考赴法国留学,学习地理,后获硕士学位。归国后,在中山大学任地理系主任兼教授。
30年代初开始,吴先后发表的学术著作有《(广州)白云山乐麓地形之研究》、《广东羚羊峡及其旱峡地形之研究》、《登峰走廊地理述要》等,均被誉为地形学、水文学的杰作。吴与学生罗开富合撰的《论整理广州东濠计划》、《论广州市1936年6月1日之水灾》等,对整治东濠涌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并得到广州市政府的重视。吴提出的北江、西江中游及珠江三角洲的峡谷生成与筑堤炸滩之见解,尤为中肯,并得到省政府的采纳。
民国36年(1937年)5月,吴在广州市东南郊七星岗南麓,发现了一组侵蚀地貌,内有侵蚀台、陡崖、崖下岩洞等。吴经过研究,判断这些都是古代海水侵蚀的遗迹。吴还通过研究广州地形图(1: 10000),读出平台的标高为10米,称之为“10公尺海蚀台地”。后来,又在石榴岗赤砂浯东面小丘麓发现4个海蚀洞,在松岗附近发现了一条海成沙堤,长约400米,宽100余米,确认了沙堤与山岗之间为古泻湖。以后,逐步创立了广州七星岗平台是海蚀地形——“古海遗址”之说,并为中外学者承认和继续深化论证。这个发现说明了广州市在四五千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该址已列入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建碑纪念。
抗日战争时期,吴随中山大学内迁各地[经历罗定、澄江(云南)、坪石、临武(湖南)、乐昌、曲江、兴宁、梅县等地],备受跟辛。但吴不怕艰难险阻,全神贯注于写作。此时,吴兼任了《广东年鉴》委员,并负责撰写《广东地形》部分。同时,又接受省政治、经济地图及分县图志绘编任务。此外,还应抗战形势需要,绘制日本国地形图。
民国35年(1946年)抗战胜利后,吴转到岭南大学任教,并发表了多篇论文,集成专号出版。如《仁化县地理》(与曾昭璇合著)、《粤北红色岩系》、《东江附近地形观测初步》、《雷州半岛》等。提出有创见的“丹霞地貌”、“南岭”地貌-,以及中国山脉弧形学说,均富学术价值。吴对地理制图、读图学说提出要从空中摄影发现,有“进者乐空”的警句,这与今天的“遥感”科学观测暗合。吴对战国时代的哲学家、阴阳家邹衍(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40年)进行研究,确证其又是古代地理学家。邹进行的大地观测及他建“大九洲”学说,还有各种涉及地理“综合考察”与“实验归纳”方法,均比外国人培根( 1214~1294)早1000多年。近20多年,中外发表的有关邹衍论著的介绍分析,均比吴所见为晚。
吴是我国自然地理创始人之一,他的学生罗开富、曾昭璇、何大章等都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
民国36年(1947年)9月21日,吴因病逝世,终年43岁。
上一篇:张巨伯
下一篇:朱健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