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邕,字道和,生卒年不详,北齐并州晋阳人。出身官宦之家,其父唐灵芝曾为北魏寿阳令。史称唐邕明敏有才干,遇事多谋善断,记忆力惊人。太昌元年(532年),高欢扫除尔朱氏势力,独控北魏朝政,自封大丞相盘踞晋阳,可谓权倾朝野。是时,唐邕经人举荐,在高欢手下任直外兵曹,主管文书账簿。东、西魏分治后,高欢长子高澄升任大将军,唐邕随高澄居东魏国都邺城,升任大将军府督护,渐成高氏心腹。
高欢死后,高澄袭父职,掌控东魏。武定七年(549年)七月,就在高澄逼迫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的关键时刻,却被效忠皇室的厨师暗杀于邺城。高欢新亡,高澄又死于非命,其弟高洋年仅20岁,国家权柄、高氏命脉,系于一个年方弱冠的青年,形势险恶异常。从小即被父兄熏染的高洋,连夜传唤唐邕,要其出谋划策,以备不测。唐邕见状,潜心替高洋运筹,高洋即按唐邕谋划,连夜传告“家奴造反,大将军体受轻伤,无大碍”,以稳定人心,遂委唐邕重命,留守邺城,自己奔赴晋阳,执掌全权。
高洋执东魏朝政后,继其兄之举,加快夺权步伐,强逼元善见逊让帝位,建立北齐。这一切,均为高洋、唐邕合谋,高洋既临皇帝之尊,遂擢升唐邕为给事中兼中书舍人,封广汉乡男爵。天保三年(552年),北齐文宣帝高洋率军亲征库莫奚于代郡,唐邕随高洋出征。高洋觉得骑兵主将袁猛难以胜任,遂冒兵家大忌,阵前换将,改由唐邕统领骑兵。唐邕大显其军事指挥才能,大败库莫奚于代地,颇得高洋欢心。自此,好战的高洋如虎添翼,遂穷兵黩武,几乎年年出塞作战,扩大地盘和势力,而且,每次出兵均由唐邕陪从,“专掌兵机”。唐邕亦悉心于治军用兵,熟知各军将官情况,在皇帝驾前检点布置各军,点卯三五千人,从不拿文薄,唱官阶名称、排前后秩序,丝毫不差,充分显示了他博闻强记之优势。
天保七年(556年),高洋在洋汾堤搞军事演习,命唐邕为总指挥,唐邕指挥千军万马身心自若,井然有序。操演完毕,高洋亲昵地拉着唐邕之手,将其推荐于太后,并让他坐到当朝宰相斛律金之上,然后向太后介绍说:“唐邕每逢军国大事,耳听人说,即刻就能提出处理意见,同时已写成文书,简直是异人”,“一人可顶一千”之用。
其实,唐邕之长,不仅是多谋善断,强于记事,有应变之能,最长之处则在于极善猜度人意。对于高洋这位常常与他一起活动、同榻共卧的皇帝,更是了如指掌。固而,高洋对其分外信任,恩宠有加,曾将自己的青鼠皮裘脱下赠送唐邕说:“朕要与你一齐穿旧它。”
天保十年(559年),高洋赴晋阳,登城西龙山童子寺,东俯晋阳城问左右随员说:“这是什么城?”左右随员说:“是金城汤池,天府之国。”高洋听罢立即驳斥道:“我说唐邕才是金城,并州还算不上。”有时大右大臣的建议、奏章不合这位皇帝的胃口,他便暴跳如雷地怒斥:“你们这帮人,还不如给唐邕做奴仆!”唐邕在他的心目中已是赤足之金,完美之人。由是,唐邕官运亨通,扶摇直上,直至尚书令,受爵晋昌王。
高洋死后,唐邕历经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几乎尽力于每一个北齐皇帝。武平五年(574年),高思好叛乱,唐邕率军迅速平息,扫除高氏内患。第二年,北周宇文氏兵攻洛阳,不学无术的右丞相高阿那肱赴洛阳援助,与唐邕因政见不和出现矛盾。此后,心胸狭窄的高阿那肱倚仗后主之信任,常在昏君面前诋毁、攻击唐邕。昏聩的后主竟不辨真伪,疏远唐邕,唐邕蒙受不白之冤。隆化元年(576年)八月,后主高纬由邺城赴晋阳,因对唐邕心存猜忌,遂令斛律孝卿主管骑兵,而置骑兵主将唐邕于不顾,引起唐邕的愤愤不平。是年十二月,高纬在晋州之战中被北周打得丢盔卸甲,逃奔邺城。因受皇帝猜忌,更因高纬与斛律孝卿二人专权,此时的唐邕图谋在晋阳立安德王高延宗为帝,并与莫多娄、敬显等多次合谋此事。哪知,数日后晋阳终被北周之军攻破,唐邕则降北周,任上开府仪同大将军,从北齐之“能臣”,变为北周之要臣。数年后,唐邕无病而卒,是时已是王莽建“新”失败,杨坚创“大隋”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