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瑭
吴瑭(1758~1836),字配珩,号鞠通。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河下镇人。清医学家,中医温病学集大成者。19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他感于庸医既不能“确识病情之寒热虚实燥润”,又不能“精察药性”,以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于是立志学医。4年后,他的侄儿患了喉疾,请了大夫以后,使用冰硼散吹喉,可病情反而加重了,又请来几位大夫,胡乱治了一番,竟然全身泛发黄疸而死。吴鞠通当时学医未成,深感锥心疾首,遂发奋读书,精究医术,终成温病学的集大成者。他借在京检校《四库全书》之机,阅读大量古今医著,积累丰富的医学知识。他推崇叶天士,但认为叶氏的理论“多南方证,又立论甚简,但有医案散见于杂证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于是他在继承叶天士理论的基础上参古博今,结合临证经验,撰写《温病条辨》5卷,对温热病学说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乾隆五十八年(1793),京都温病流行,时医界多守伤寒论治法,收效甚微,独吴塘另辟蹊径,治好不少垂危的病人,由是名声大振。此间,他又历采历代名贤著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微,间附己意”,结合临床实践,著成《温病条辨》6卷。该书由其好友礼部尚书汪廷珍于嘉庆十七年(1812)刊刻传世。该书以条文为纲,分注为目;以三焦辨证为经,正气营血辨证为纬,系统而全面地阐述温病发生、发展变化及治疗规律。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医温病学完整理论体系的诞生,因而被此后的中医学界列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成为学中医者的一本必读之书。同时,三焦辨证法也完善了叶天士卫气营血说的治疗法则。叶氏的《温热论》中没有收载足够的方剂,而吴鞠通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在《温病条辨》当中,为后人留下许多优秀的实用方剂,像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清营汤、清宫汤、犀角地黄汤等等,都是后世医家极为常用的方剂。 吴瑭还著有《医医病书》、《胎产要旨》。吴瑭于道光十六年(1836)去世,享年78岁。后人据吴瑭乾隆五十九年以后30年行医实践辑成《吴鞠通先生医案》,此书与他的医学理论可相互参证。江苏中医学界有“南孟河,北山阳”之说,吴瑭是山阳医派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