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郑燮(1693~1765),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贫寒知识分子家庭,幼年丧母,赖后母抚养。少年时从学于乡先辈陆震,20余岁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乡试中举,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七年出任山东范县知县。一年后调任潍县。十三年,乾隆皇帝弘历东巡至泰山,他为书画史。十八年因请赈得罪大吏而罢官。 郑燮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影响,要求自己“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出仕作官,要“立功天地,字养生民”。在文学创作上也主张“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作主子文章,不可作奴才文章”。他的诗歌,很多是描绘穷苦人民生活,揭露富豪和胥吏的残暴贪婪。在绘画和书法上,他深感“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是可耻的“俗事”,而提出:“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创作中尽力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伦理道德的教育意义。对待传统和前人成法,主张“学一半,撇一半”,“师其意不在迹象间”。即“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活而已”。重视自己的创造性,“不肯从人俯仰”。他十分注重对自然的直接观察,以真切的感受来萌发画意,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主张“胸无成竹”的创作方法,指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联系 和区别,详尽叙述了从观察感受、构思酝酿,到落笔定型的创作过程,见解独到,为前人所未道。他的许多创作感受与经验体会,见之于题跋、题诗,如“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等,都是很有价值的美学观点。 郑燮专长于画兰、竹、石、松、菊等,偶亦写梅,笔法直接取法石涛,又多从徐渭、高其佩等画家中得其意。剪裁构图崇尚简洁,笔情纵逸,随意挥洒,苍劲豪迈。其题材虽然局限于传统的文人画“四君子”范围,但通过题诗、题跋寓社会伦理教育于画中,能时出新意。其书法以画法入笔,折中行书和隶书之间,自称“六分半书”。纵横错落,整整斜斜,如乱石铺街,不落前人窠臼,别具一番风味,后人亦称书体为板桥体。郑燮 (1693-1765)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 板桥 。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卫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做官期间,不肯逢迎上司,颇能关心人民疾苦,饥荒年岁,曾因擅自开仓赈济,拔款救灾,获罪罢官。后来长期在扬州以卖画为生。
物轶事
以怪出名
郑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每当他看到-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颇有骂名
郑板桥无官一身轻,再回到扬州卖字画,身价已与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颇有可观。但他最厌恶那些附儒风雅的暴发户,就像扬州一些脑满肠肥的盐商之类,纵出高价,他也不加理会。高兴时马上动笔,不高兴时,不允还要骂人。他这种怪脾气,自难为世俗所理解。有一次为朋友作画时,他特地题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
个人润例
郑板桥卖画,不像历来文人画家那样犹抱琵琶半遮面。既然已经迈进市场,索性大大方方的。他制定《板桥润格》,成为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还在最后附了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诸板桥,转觉其俗得分外可爱,正因他是出于率真。
好吃狗肉
板桥定润格,规定凡求其书画者,应先付定金,并作润例,颇为风趣。当时,许多豪门巨绅,厅堂点缀,常以得到板桥书画为荣。但板桥不慕名利,不畏权势,生平最不喜为那些官宦劣绅们作书画,这在他老人家的润格里是不便声明的。有一次,一帮豪绅为得其书画,运用计谋,设下陷阱。他们了解到板桥爱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游的必经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狗肉,待板桥经过时;主人“笑脸相迎,并以狗肉好酒相待。”板桥不疑,开怀畅饮,连赞酒美肴不止。饭罢,主人端出文房四宝,言请大人留联以作纪念。板桥深觉今有口福,便立刻应诺,随即起身提笔,并询问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书毕,尽兴而归。后来,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书画作品挂在那里,方知自己受骗,十分后悔,自己嘴馋不已。
刻苦习字
据说,郑板桥早年学书相当刻苦,写众家字体均能神似,但
郑板桥
郑板桥
终觉不足。有一次,他竟在妻子的背上划来划去,揣摩字的笔画和结构。妻子不耐烦了,说:“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老在人家的体上划什么?”这无意间说出的一语双关的话,使板桥恍然有悟:不能老在别人的体格上“规规效法”,只有在个人感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才能独领-。于是,他取黄庭坚之长笔划入八分,夸张其摆宕,“摇波驻节”,单字略扁,左低右高,姿致如画。又以画兰竹之笔入书,求书法的画意。清人蒋士铨说他“写字如作兰,波磔奇古形翩翩”,生动地道出了“板桥体”的特质。
板桥姻缘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早期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是郑板桥,饶夫人马上把女儿五娘叫出来,并且把她许配给郑板桥,郑板桥后来高中进士,大小登科一道儿至,夫妇二人也恩爱一生。
余桃口齿
郑板桥在《板桥自叙》曾写道:“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然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币来耳。有一言干与外政,即叱去之,未尝为所迷惑。”余桃口齿,椒风弄儿,都是好男风的典故。大意说是自己尤其喜好男色,但是因为老丑,常常是因为金钱而接近他。只是他却不许男记干扰他外政,否则就驱逐出去。并没有因男色而耽误县治。曾主张改刑律中的笞臀为笞背。身为县令,一次不得不对一犯赌美男施以杖责,竟至于差点当堂落泪。
巧骂豪绅
有一次,一个豪绅求郑燮题写一个门匾。那个豪绅平日里巴结官府,干尽了很多坏事。郑燮决定要捉弄他一下,便写了”雅闻起敬“四个字。油漆门匾时,郑燮叮嘱漆匠对”雅、起、敬“三个字只漆左半边,对”闻“字只漆”门‘字。过了一段时间,豪绅楼前门匾上的字没上漆的部分模糊不清了,而上漆的部位越发清晰。远远一看,原来的“雅闻起敬”竟成了“牙门走苟”(“衙门走狗”的谐音)。
上一篇:李鱓
下一篇:张怀瓘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