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沈炳垣(约1784—1855),原名潮,字鱼门,号晓沧,桐乡炉头人。幼喜读张履祥书,品学兼优。17岁进县学,清嘉庆十五年(1810)中举人。道光六年(1826),任娄县(今上海松江)知县。民有诉讼,不轻动刑,而约双方调解,言如家人,以息事宁人。时兴修苏松各县水利,县西北蒲汇塘久淤,亟待疏浚,而七宝一带地瘠民贫,炳垣乃捐俸雇工修筑。民感恩德,离任时争携果酒送行。历任上海、南汇、元和(今江苏吴县)、崇明知县和太仓直隶州知州。每至一处,皆以廉惠著称。二十年秋八月抵崇明,适值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军自粤闽海道袭击崇明东南长安沙,炳垣即率部渡海袭击,斩敌3人,敌知有备遁去。次年,以政绩升为苏州督粮同知,随两江总督牛鉴至上海,综理防堵局事。二十二年,英军连陷浙江沿海,又入侵长江口;五月,吴淞失陷,江南提督陈化成血战牺牲,总督退师昆山,令随军撤退。行前,炳垣将防堵局所存洋铜40余万斤分置民家,以免掳掠。其后,英军撤退,又奉命维护上海秩序。二十三年,改任松江府海防同知,仍驻上海。《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辟为通商口岸,炳垣受命管理船政和外交事务。二十八年秋,闻母病危,告假归里,遂不出仕。后曾授教上海敬业书院。咸丰三年(1853)八月,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县城。清政府困于太平军之西征北伐,无力顾及,且军需匮乏,主事者倚重沈炳垣声望,力请主持筹集沙船捐,以供军用。小刀会失败后,知府上报其功,炳垣固辞归里,不久去世。政事之余,笃学攻书法,尤擅长汉隶。著有《斫砚山房诗草》、《祥止室诗钞》。
上一篇:沈涛
下一篇:钱仪吉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