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张乐行(1811~1863),乳名香儿,别名老乐。清嘉庆十六年(1811)生。安徽涡阳县(立县前属今亳州市)西北张老家村人,豪绅地主家庭出身,至张乐行辈,尚有土地500 余亩,兄弟分家后,张乐行得70 余亩。少时曾略读诗书,后在家务农,兼与他人合开作坊,经营杂货。张乐行为人宽厚,仗义疏财,爱管不平,视恶如仇,深受贫苦百姓尊敬。
道光年间,雉河集位于亳、蒙、宿、阜4 州县结合部,被官府追缉的亡命者多匿居于此。张乐行热情款待反抗官府的义士;如遇官府追捕紧急,难再隐匿,他则厚备川资,亲送出境,故声望日高。当时,在县境行销的官盐,质次价高,百姓拥张乐行为首贩运私盐。在此期间,他结识了龚德树、苏天福、刘玉渊等人。咸丰元年(1851)初冬,借宿于张乐行家的逃荒者,入邻村大户宋某地里拾遗弃的山芋,遭宋某殴辱,归而哭诉于张乐行。张乐行让其次日复往拾芋,自率多人一旁窥视。当宋氏大户辱骂逃荒者时,张乐行出面劝阻,遂与之发生械斗。宋氏大户死4 人,奔亳州状告张乐行。亳州知州遣皂隶持械拘捕张乐行,见张乐行人众势强,未敢出手,改以商请赴城对簿。张乐行答:尔知州如欲与吾相见,带兵来洪沟作战可也。皂隶无奈,回亳。从此,涡河北的逃荒者,汇集张乐行门下。同年,张乐行贩运私盐回涡阳,闻族侄张羊(张德才)撵夺绵羊被河南永城县拘捕,即聚众万人围永城,迫知县吕赞阳释放张羊。咸丰二年(1852)冬,18 铺捻股在雉河集聚义,共推张乐行为首领,歃血为盟,祭旗举事,是为捻股由零星分散、互不相关走向联合,成为一股抗清主力。
咸丰三年(1853)春,太平军入安徽,淮北各地百姓纷纷结捻起义,形成了攻城破寨、杀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斗争高潮。清廷先后遣兵部侍郎周天爵、工部侍郎吕贤基、兵科给事中袁甲三等至淮北,专办团练攻打捻军。张乐行率众与之周旋,转战3 年,毙吕贤基于舒城,周天爵忧卒于阜阳。清廷鉴于武力未能奏效,遂遣宿州知州郭士亭以许官职、给口粮诱降张乐行,同时增派大兵进剿捻军。在清廷的分化瓦解和武装进攻面前,起义军遭到很大破坏。四年(1854)秋,苏天福在永城、亳州交界处聚众起义,张乐行率部与苏天福、龚德树等联合行动,不到半年便发展成一支10 多万人的大军。咸丰五年(1855),张乐行为首的捻军不断出征豫皖边境,并与河南夏邑王贯三、宋喜元等部捻军取得联合。从此,张乐行、龚德树、苏天福、王贯三等领导的捻军,便成为当时皖豫两省起义军的主流。他们四出攻城夺寨,打击豪绅,肃清反动团练,以亳州、蒙城、宿州、永城为活动中心的起义根据地逐渐形成和巩固,起义队伍获得空前发展壮大。
此时,以蒙城岁贡郑景华、李士钴为代表的一群知识分子,见捻军的燎原之势已成,遂四处游说、联络,至咸丰六年(1856)正月初,跨越二省五州县的捻军聚集雉河集,会盟于山西会馆,推张乐行为盟主,称大汉明命王;以尹家沟为都城,雉河集为陪都;确立五色和五色镶边旗军制;宣布信条和《行军条例》。张乐行统帅五色总旗及镶边、八卦、麦穗、大花、小花等旗,各旗统将皆归盟主调遣。十一日,张乐行率军和夏白、任乾合兵攻宿州。徐州清军震动,令符离集、夹沟集一带团练扼守濉河,防阻捻军北进。十四日,捻军李大喜率部增援,马步数千人渡濉河北上,杀团练数千人,练总文生睦维东、宋星三皆被捻军击毙。二月,张乐行率捻军由河南入山东曹县河刘口南岸,旋即退回。是为捻军第一次进入山东。三月,张乐行率大队捻军分5 路进攻河南,围永城,占夏邑,生俘夏邑知县郭凤恩,击毙团练数百人,在归德附近察边口击败清军邱联恩和崇安部,进而围攻归德,把负责剿捻的河南巡抚英桂包围于城中,四五月间,正当捻军东征西战节节胜利时,豫皖边区战局发生变化。清军增强兵力,分进合击捻军,捻军-失利。五月上旬,清左副都御史袁甲三督翼长舒通额、副都统克蒙额、南阳总兵邱联恩、怀庆总兵崇安等部,由亳北进剿雉河集捻军。张乐行率蒙城诸旗西上,占据义门集,跨河作垒置障设伏,抗击清军。八日,袁甲三抵义门集,督马步兵分由集西、集北进攻,另遣西凌阿等马队沿河东下,抄袭捻军后背,捻军战败,退守雉河集。张乐行急调怀远捻军张龙部驰援,扼守涡河北岸营垒,亲率主力在雉河集掘深沟、筑高垒,置大炮于涡河桥口,防御清军进攻。十七日,各路清军齐抵雉河集近郊与捻军大战,涡河北、南两岸捻军营垒先后丢失,清军蜂拥越墙入集。张乐行亲领黄、红两旗于集西各巷阻击,令其余各旗突围。清军尾追至集东南铁牛岭,疑有伏兵,遂止。是役,张乐行身受重伤,捻军损失严重。为改变强敌压境局面,张乐行采用“围魏救赵”战略,引军南下,过颍河,于六月十七日攻克豫皖边重镇三河尖。清军闻讯,即冒暑南下追歼。张乐行率捻军主力放弃三河尖,东击颍州、蒙城等地。七月二十一日,分兵3 路,由展沟、板桥集、西阳集向雉河集猛攻。清守将西凌阿、崇安部望风溃逃,捻军光复雉河集。此后,清军与捻军在雉河集外围反复争战,雉河集得而复失。
咸丰七年(1857)正月,张乐行率部再占三河尖,并在霍邱城外,与太平军会师,在听封不听调的条件下,两军协同与清军作战。太平天国封张乐行为成天义,升任征北主将,同治元年(1862)封为沃王。会师后,张乐行率捻军攻占霍邱、正阳关,围固始,袭寿州,渡淮河围颍上,虽遭损失,但也重创清军。是年秋,捻军各旗聚集六安,当时,苗沛霖投靠清廷,抵雉河集一带烧杀淫掠,残忍至极。蓝旗部众因故乡惨遭蹂躏,并对与太平军联合产生分歧,旗主刘永敬主张把队伍拉回淮北,张乐行劝说无效,遂疑刘永敬有异志,与龚德树合谋,于同年冬杀刘永敬于六安城北河滩。刘永敬族弟刘天台不服,亦被杀。事发后。蓝旗部众悲愤不平,在刘天福、刘天祥率领下北归雉河集,反击苗沛霖,自此不与张乐行合作。
咸丰八年(1858)三月中旬,清军胜保部由固始、袁甲三部由正阳关移营六安城外,配合当地清军李孟群部,向六安附近捻军据点展开进攻。四月十日夜,清军围攻六安城,张乐行率捻军与清军大战于城外。十三日,城内捻军许原如、杨邦本被胜保收买叛变,开城内应,清军拥入,张乐行率部突出重围,沿淠河水陆两路北上。六月,占怀远、凤阳二城,克临淮关,使淮南、淮北大部地区联成一片,成为太平军北面屏障。十一月,张乐行集中凤阳、怀远各路捻军,龚德树集中淮北各路捻军,共约10 余万人,配合太平军进行三河战役,杀湘军李续宾、曾国华等文武官员百余人。九年(1859)六月,张乐行率捻军在太平军吴如孝部援助下,攻占定远城,杀知县周佩濂、前徐淮道员郭沛霖等。清军总兵吉顺、惠成溃逃。而后,张乐行率捻军与太平军联合走怀远、明光、盱眙,南下解六合之围。这时,清军乘虚攻陷怀远,切断淮河南北捻军联系的通道。
清江浦大捷后,张乐行应李秀成书约支持太平军北征。咸丰十年(1860)五月,张乐行命龚德树率军出定远,随太平军讨伐李兆寿,克来安县城。为援救安庆,张乐行又檄孙葵心、龚德树等随陈玉成进行挂车河战役。十一年(1861)八月,安庆失守,桐城、舒城、庐江相继被清军攻陷,天京被围。张乐行深感苦守淮南已无补大局,遂将定远移交太平军驻守,率部北归。
同治元年(1862)正月,张乐行率部与太平军马融和部等,围攻颍州月余未下。三月,苗沛霖再次降清,张乐行捻军因此腹背受敌,被迫渡沙河北退,重返雉河集。四月,张乐行闻庐州失守,陈玉成被擒,星夜率军南下,至颍上、寿州间的江口集,欲劫囚车未成。秋,僧格林沁率清军自亳州东进,攻占苏天福据守的圩堡蒋集,张乐行应苏求,命各旗驰援,但雉河集以东圩寨,驰援之军仅有韩奇峰所部。张乐行闻讯,自率雉河集以西之捻军,在下张桥与清军大战失利,退至涡河南。张乐行令刘玉渊、江台陵、孙葵文入河南牵制清军。刘玉渊等途遭清军截击,败回雉河集。十月,张乐行率黄旗捻军,会合黑旗苏天福部进军宿州,欲北上联合山东的李成部捻军,途中遭英翰等部阻击,转而东下。
同治二年(1863)二月,张乐行命张宗禹、相盘等入河南,联合陈大喜部捻军回攻僧格林沁清军。二月一日,清军舒通额部攻陷尹沟,是夜又陷雉河集。张乐行部突围奔西南,三日,集中残部3000 人,在涡河张村铺北,背淝水列阵,与清军血战。终因力量悬殊,孤军无援而全军覆没,张乐行仅率10 余骑突出重围,驰至阜阳马家店,继又夜走西阳集,欲去山东。四日,至西阳集蓝旗捻头李家英处。此时,李家英已降清,他一面假意款待张乐行,一面密报英翰,英翰随即率兵至西阳集逮捕了张乐行父子3 人,由牛师韩押送义门集僧格林沁大营。面对僧格林沁的严刑审讯和威胁利诱,张乐行威武不屈,痛斥清廷和叛徒。是年二月十八日,张乐行及其子张喜、义子王宛儿在义门大周营英勇就义。
上一篇:鲁宗道
下一篇:张宗禹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