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英
阿英(1900~1977),原名钱德富、德赋,笔名钱杏邨,谦吾、张凤吾、张若英、黄英、黄锦涛、牟殊、残夫、寒峰居士、阮无名、鹰隼、魏如晦等,芜湖人。其父钱聚仁为钟表修理工。阿英幼入私塾,继入安徽公学附小,后到省立商业学校就读,该校停办后改入芜湖圣雅阁中学,后转入萃文中学,民国7 年(1918 年)考取芜湖邮政局邮务生,年终辞职。民国9 年初赴上海考入中华工业专门学校,开始在《解放画报》等刊物上发表诗文,并参与上海学生联合会工作,任“日刊”。在沪结识邹恩润(韬奋)、周剑云等,暑期回乡结识刘希平、高语罕。
民国9 年冬,阿英退学返芜,后在合肥、宣城等地任语文教师,写作《义冢》等短篇小说。
民国14 年“五·卅”惨案后,阿英在芜湖出版《苍茫》,与李克农、宫乔岩创办民生中学。民国15 年由高语罕介绍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派回芜湖,进行革命活动,为当时芜湖革命运动的领袖之一。“四·一二”事变后,蒋介石公开-共产党人,阿英离芜转武汉,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工作,并在邓中夏领导下参与筹备第四届全国劳动大会工作。“八一”南昌起义后,赴沪从事文艺活动。民国16 年与蒋光慈、孟超等组织“太阳社”,次年1 月,《太阳月刊》、《时代文艺》等杂志,出版《力的文艺》,作品署名经常变换,以防不测。民国18 年被捕,因未暴露身份,后被释放。在狱中写了《灰色之家》由出版公司代署名徐衍存公开出版。民国19 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筹备和领导工作,选为常委,7 月,选为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常委。民国20 年5月,与夏衍、郑伯奇等组成电影小组,民国22 年,撰写《现代中国文学作家》、《中国新文坛秘录》、《现代中国文学论》、《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等。
民国26 年,抗战爆发后,阿英与郭沫若、夏衍创办《救亡日报》,建出版机构,“风雨书屋”,主编《文献》杂志,为出版《鲁迅全集》提供资料。1938 年,冒着危险出版黄镇《西行漫画》(后改名《长征画集》),受组织委托,保存毛泽东著作及党的重要文献。出版《抗战期间的文学》、《剑腥集》、《晚清小说史》等,投入戏剧活动,组织剧社,创作剧本,参加导演,写话剧《春风秋雨》、《碧血花》、《海国英雄》、《洪宣娇》、《牛郎织女》、《杨娥传》等,在上海卡尔登大戏院、辣裴剧场、璇宫剧院、兰心大戏院等处上演。民国30 年12 月,到苏北,曾在新四军1 师1 旅文工团和新四军3 师工作,给地方文工团排戏、讲课,主编《江淮文化》、《新知识》、《盐阜报》副刊,是“湖海诗社”的主要骨干。民国34 年,由三师副师长张爱萍建议,阿英根据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撰写五幕历史话剧《李闯王》,受到师长黄克诚的赞扬,并在苏北、苏中、华东等地上演100多场。解放后,译成外文,在捷克布拉格民族剧院演出。抗日战争期间,撰写《扫荡别记》、《春荒杂记》、《敌后日记》记录新四军、华东野战军的对敌斗争史。抗战胜利后,任华中文协常委、华中大学文学院院长。在北撤途中,获悉长子钱毅在淮安采访被捕牺牲,后含泪为子编《怎样写》并撰《钱毅小传》。
民国36 年,阿英任中共中央华东局文委书记,大连市委文委书记。次年,帮助关东总工会举办“关东艺术活动”,为推动旅大市群众文艺开展,撰写《工厂文娱工作的理论》和《下厂创作》。1949 年,参加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是华东代表团团长、大会常务主席团成员,后任天津文化局局长、文联主席。1951 年,调任华北文联主席。1954 年,任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其间,仍坚持创作,撰写《剧艺日札》、《元人杂剧》、《小说二谈》,重版《晚清小说史》,集成《鸦片战争文学集》、《中法战争文学集》、《甲午战争文学集》、《庚子事变文学集》、《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及《明清文学丛钞》,还编写纪录电影剧本《梅兰芳》。阿英对美术亦有研究,战争年代,搜集部队与地方的美术作品—— 木刻、年画、连环画、皮影等,解放后,搜集历代国画、石刻, 对杨柳青、桃花坞等木刻年画、窗画认真研究,编写出版《中国年画发展史略》、《中国连环画史话》、《红楼梦版画集》,撰写有关美术论文。阿英一生酷爱书
籍,生平节衣缩食购书,为旧书店常客,搜罗之广,藏书之众,超出郑振铎,有“坐拥书城”之誉。“文革”中阿英与书同时被扫地出门。1975 年,以抱病之躯整理其子钱毅遗稿近百万字,继而病情恶化,未能完成,1977 年6 月17 日在京逝世。阿英生平著作70 余部1000余万字。在其弥留之际,嘱其子女将劫后残存的4900 种1.2 万余册珍贵藏书捐赠给家乡芜湖市,以表示对故土的桑梓之情。其女钱璎、次子小惠、三子厚祥于1987 年5 月,将阿英骨灰盒及其捐赠的书籍护送到芜湖,置于镜湖公园烟雨墩。芜湖市建“阿英藏书陈列室”,-题写室名。阿英头像浮雕纪念基石镌有“文心雕龙”4 个字,为李一氓所题写。张爱萍、楼适夷、王阑西、魏巍、黄裳、柯灵、陆文夫、赖少奇、石凌鹤等也题词写诗,称赞其高风亮节,有曰“制剑扬鞭征腐恶,文章道德景前贤。”阳翰笙题写诗句为:“笔阵纵横五十年,书香文采留人间;高谊难忘并肩日,艺旗共举创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