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国华
方国华(1904~1984),乳名荣厚,贵池县城东嘉琅方村(今里山乡白沙村)人。方国华7 岁丧父。一家人靠母亲帮工维持生活。他9 岁入小学读书,14 岁失学,在大通镇和悦州占万隆烟铺当学徒。21 岁时被老板辞退,回到家乡贵池方村帮工放牛。但他自幼好学,即使是在野外放牛,也手不释卷。
民国14 年(1925 年),方国华经亲友介绍,在贵池西门外的乡村师范当了校役。民国16 年春,风起云涌的大革命使方国华萌发了革命思想。他瞒着母亲,和学校几个工友一起报名参加了北伐军,编入第三军九师二十七团当士兵。3 个月后,随军到了江西南昌。这时蒋介石已叛变革命,第三军军长朱培德也被蒋收买,接受了改编。
民国18 年10 月,朱培德在福建武坪和红军稍有接触即向东撤退。当时,方国华所在的班担任尾押民夫的任务。一个阴雨黄昏,他们在路旁一间茅屋-,决定把民夫放了,然后一起奔向武坪县高屋村,集体参加了红军。
参加红军以后,正如方国华在自传中叙述的:“我感到红军和国民党军队大不相同。红军中官兵平等,支队-和其他干部、战士对我们都很亲热。因此,我们很愉快,从此下定革命决心,行军不觉累,三九天赤脚下操也无怨言。”“到红军部队不久,我跟班里的同志学会了打草鞋,解决了穿鞋的困难。”“在作战中,我抱着牺牲的决心,因此也很勇敢。”民国20 年5 月,红军党组织在江西宁都接受方国华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工作学习更紧张,进步更快。民国23 年,国民党向中央苏区进行5 次残酷围剿,军事斗争十分紧张。此间,方国华担任一军团六十四师政治部地方工作科科长。他在每次反围剿中都是不分昼夜地工作。一边参加战斗,一边利用战斗间隙为部队筹粮筹饷。
民国23 年红军长征时,方国华随部队进入四川和贵州遵义、桐梓等地。长征途中,他一度调任桐梓县革命委员会主席。部队打下卓别基后,党组织又决定他搞-工作。随朱瑞、刘晓为红一军团过草地的先头部队。民国24 年,红军部队出草地到了陕北苏区,由于东北军对苏区的围剿,红军粮饷又遇到严重困难,方国华不顾劳累,在定边完成了一周内筹粮300 担的任务。
民国26 年秋,方国华随红军一军团一师开赴华北抗日。他先后参加过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井陉煤矿攻坚战、涞灵战役和东田堡、黄土岭、雁宿崖等歼灭战。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大振,当地青年抗日热情高涨,纷纷要求参军。独立团扩充为3 个团,由1000 人扩充到6000 人。因此,部队在供给方面的矛盾又突出了,粮食、担架奇缺,武器弹药不足。许多新战士的子弹袋都是空的。这使当时担任-科长的方国华夜不能寐,食不知味。他带领全科战士深入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给一些开明的地主挂匾额,促使他们为抗战贡献财力、物力。根据群众反映,在灵丘的南山,有阎锡山的武器库,但隐蔽很深,不知具体地点。方国华得知情况后,带领战士,在山上山下寻找了几天几夜,终于在一条山沟里发现了隐蔽的洞口。一下子找出两座弹药库。内有山西造的冲锋枪和其它-子弹、手榴弹等,为红一军团的抗战立了奇功。
民国34 年8 月,抗日战争胜利,方国华时任晋冀军区政治部副政委。鉴于蒋介石阴谋挑起内战,晋冀成立了野战四纵队,方国华和政委王平一道编入纵队,北进执行保卫张家口的战斗,后又参加了新保安攻坚战。
全国解放后,方国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干部部副部长,结束了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1955 年9 月,授予少将军衔,此后他仍在军内从事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
1963 年,方国华离职休息。但他仍然十分注意从政治上、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子女和抵制不正之风等方面,都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对党对人民的忠诚。1984 年3月24 日,方国华在天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