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朱简(约1570年—1631年),字修能,号畸臣、菌阁,后改名闻,安徽休宁县人,明代后期杰出印学家。他精研六书,尤精古篆,在印学理论上造诣很深,有《印品》、《印经》、《菌阁藏印》、《修能印谱》、《印章要论》等著述传世;他在篆刻上着重笔意,以切刀刻石,独辟蹊径,自成一家,是位治印和印论兼精的艺术家。朱简的治印风格对后来丁敬创立的“浙派”,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
明万历年间,文人篆刻兴起,“皖派”领袖文彭、何震名满海内,效法文何成一时风尚。朱简进行篆刻创作基本也在这一时期,而他治印却不拘泥于时尚,以切刀刻石,自成面目,笔意和笔趣更为强烈,清人因而誉其为“明第一作手”。治石之余,朱简还对金石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他师事陈继儒,从陈的友人处,看到大量古印拓本,精心摹刻,悉心研究,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至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花了14年时间完成《印品》二集,对玺印考证、章法探讨、真赝辨别、谬误纠正,均有论述。在《印经》一书中,他进一步提出结合印型推断古印的年代,以为:“所见出土铜印,璞极小,而文极圆劲者,有识有不识者,先秦以上印也。”创造性地将战国玺印断为先秦印章,是金石史上的著名论断,匡正了当时印学界认为“先秦时代未尝有印”谬误。
由于广见博闻,朱简篆刻在技法理论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篆刻的刀法是一个很难说得清楚的问题,但他却能说得具体明确。在用刀方面,他以为:“刀法者,如字之有起、有伏、有转折,有轻重,各完笔意,不得孟浪,非雕镂刻画,以钝为左、以碎为刀也。刀法也者,所以传笔法也。”又说:“使刀如使笔,不易之法也。正锋紧持,直送缓结,转须带方,折须带圆,无棱角、无臃肿、无锯牙、无燕尾,刀法尽于此矣。”认为刀法中既能传笔意而又浑融的最好,那种像锯齿、燕尾的刀锋是不懂刀法,那种像墨线、铁线一样的无刀锋是庸俗。短短数言,道破了正确用刀的奥秘。在印文章法方面,他提出:“得古人印法,在博古印;失古人心法,在效古印。盖求古人精神心画,于金铜剥之余,鲜不毕露其丑态。”“印先字,字先章,章则具意,字则具笔。……所谓章法者,如诗之有汉、有魏、有六朝,有三唐,各具篇章,不得混乱,非字画盘屈、以长配短、以曲对弯之章也。”简单扼要地道出了字法、章法的真谛在于:要与古人相合,但不可生搬硬套,乞灵于破残。
对印学的深入研究,为朱简的创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在实践中得以充分的反映。他的篆刻创作面目很多,各种体裁灵活应用,特别是采用草篆写法入印,创用碎刀(即用多次切刀刻一笔画)方法,使印画笔笔钝拙,而又笔意浓重;印文生涩劲古,苍莽峻峭,极富动感;印风奇不离正,豪气焕发。在朱简之前,何震已使用了切刀法。何震的切刀,所切的幅度较大,产生的是雄强劲辣之趣。朱简则不然,所用的是幅度较小的碎切法,殊具苍茂古朴之味。由于朱简深究古印,他的一些印作在形式上极尽仿古印之能事。他的自用印“朱简”和“修能”,字法、章法就是仿先秦私玺的典型。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06-23第15版)
上一篇:程文囿
下一篇:程大位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