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张曙(1909~1938),我国近代优秀的作曲家、革命音乐活动家和歌唱家,字恩袭,别号绍裘,歙县坑口乡柔山村人。其父张履贞很小就外出谋生,由于善理财、能吃苦,学徒师满后不久就掌管了浙江衢州一家首饰铺,家境逐渐富裕起来。张曙的母亲知书达理,善良贤慧。她给孩子们讲过许多优美的民间故事,也教会许多动听的民间歌谣,这对幼年的张曙影响很大。
童年的张曙对音乐就有强烈的兴趣。当时,邻村有一个由孩子们组成的唱灯班,逢年过节就演唱徽戏或民歌,也演奏一些民间吹打乐。张曙看过一次以后,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以后只要唱灯班的锣鼓一响,台下便有他。唱灯班的领班张树滋发现这孩子不同一般,就让他学唱几段小曲,惊人的记忆力和丰富的乐感,使张树滋惊喜万分,破格收了这个年仅5 岁的小学员。开始,教他识工尺谱;以后,又教他演奏胡琴、三弦、竹笛等民间乐器。此外还让他学唱学舞,学演娃娃戏。张曙以他勤奋的学习态度,超人的音乐天赋,很快成为唱灯班里出类拔萃的多面手,到他8 岁时,已是吹、拉、弹、唱、演样样在行。一次,外地一个徽戏班子在坑口搭台演戏。戏演到一半,突然主胡的一根弦断了,琴师慌了手脚。这时,在台边看戏的张曙走到琴师身边说:“先生,让我试试看。”他接过独弦的主胡,继续伴奏下去。台上台下都为这十来岁孩子高超的技艺所震惊,这样,张曙不但学会了许多徽戏唱腔、曲牌和民歌、民间乐曲,还掌握了京胡、二胡、三弦、月琴、扬琴、笛、笙、箫、唢呐等民族乐器和民间打击乐的演奏方法;同时,他还用工尺谱或原始简谱记录了大量当地流传的如“新四合”、“三醉”等民间戏曲曲牌和乐曲。
民国12 年(1923 年),张曙随父去衢州求学。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衢州省立第八中学。中学时代是张曙思想发展道路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他从一个追逐着母亲,想得到一个花皮球的孩子(作文《童年乐事一则》)变成了一个用沉思的目光注视着中国的忧国忧民的青年。他在一篇题《衢城秋望记》的作文写道:“……现在中国不是像这棵大树吗?叶儿呢,凄风苦雨中过生活,欲哭无声的零落了!枝条呢,给蛮强无理的帝国主义侵掠去得不少了!国家的主人翁还是不管不问。唉!”为纪念民国14 年“五卅惨案”一周年,张曙奋笔疾书:“近百年来,吾国屡遭莫大之耻辱,果何故哉?国力衰糜,御侮之能力薄也,夫同室操戈,人得而乘隙……”“我恨不得食其肉而寝处其皮也,高唱口号极呼救国,国即可得而救乎”(《民国十五年五月三十日书感》)。
民国15 年秋,张曙结束了中学阶段的学习。他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为了吮吸更多的艺术营养,张曙于民国17 年又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声乐系,同时学习大提琴、钢琴、琵琶和作曲。在此期间,他加入了田汉领导的“南国社”。他用音乐作为自己的武器,在血与火的锤炼中,一往无前,冲锋陷阵,成为中国“文化战线上的一员猛将。”
民国17 年冬,张曙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捕入狱。翌年春,由其父交付600 块罚金获释。
民国19 年9 月,张曙又因参加“左联”而遭国民党当局关押。在牢房里,他结识了胡也频、柔石、何孟雄等人,从这些共产党人身上,他学到了许多革命道理和斗争经验;他和大家一起-、凿通墙壁互递消息,巧妙地和敌人进行斗争。民国22 年2 月,由田汉出面营救其出狱。不久,张曙便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又加入了田汉领导的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并和聂耳、吕骥、任光等共同组织了“歌曲研究会”,积极研究和从事新的群众歌曲的创作,积极投身群众歌咏活动。
民国23 年5 月,张曙应同学胡彦久之邀,往湖南长沙明德中学任教。其间他组织了“紫东艺社”,在青年当中开展革命的歌咏活动,并和特务把持的“青春社”和“大时代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抗战爆发后,他创作了许多在音乐史上享有地位的抗战歌曲。卢沟桥事变后,田汉创作话剧《卢沟桥》。张曙应田汉之邀,自沪赴宁为此剧赶写插曲,还被导演洪深选中,在剧中扮演“拉大片”的宣传员。全剧插曲是张曙独辟蹊径的一次艺术实践,即全部运用民间戏曲曲牌进行改编。其中《卢沟问答》选用民间小戏《小放牛》,借用两人对歌对舞的表演形式,道出只有抗战救国千古美名扬”的主题。该剧公演后,此曲便不径而走,成为人人爱唱的抗战歌曲。民国26 年12 月,张曙偕妻女自上海返回长沙,途中应田汉之约,为田汉话剧新作《最后的胜利》谱写插曲。该剧由洪深任导演,赵丹、王莹等著名演员参加演出。张曙根据剧情,采用民间山歌音调写下插曲《日落西山》。全曲细腻委婉,风格清新,曲调优美,成为当时著名的抗战抒情歌曲,很快流传全国。民国27年4 月,张曙应郭沫若之邀,赴武昌昙华林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在周恩来副部长、郭沫若厅长的领导下,担任主任科员,领导歌咏团体在武汉三镇开展群众歌咏活动。台儿庄大战胜利的消息传来后,郭沫若决定自4 月7 日起,举办武汉第二期抗战扩大宣传周,“提高前线士气,提高全国人民的胜利信心。”田汉为此写下歌词《洪波曲》、《胜利的开始》、《保家乡》,分别委托张曙、冼星海、贺绿汀谱曲。为了便于流传,张曙把《洪波曲》谱成大众化的进行曲,采用集中概括的手法,将台儿庄军民的抗日呼声提炼出质朴凝炼、坚定自信的典型音调,通过齐唱合唱交织成一幅气壮山河的抗战景象。4 月10 日由张曙在汉口江汉关广场高台指挥华北宣传队首次演唱,后即流传全国,作为作曲家最负盛名的抗战歌曲之一。
张曙一生写了300 多首歌曲。他的歌曲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民间音乐,深入研究徽戏、昆曲、民歌和曲艺等等,深入群众生活和斗争,努力向民族和民间音乐学习,在感情的大众化和形式的中国化这两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成绩。他的《筑堤歌》是崭新的劳动歌声;《丈夫去当兵》一曲创造性地发展了民族说唱音乐,给这种风格的歌曲作出了最初的也是最卓越的示范。
张曙除了从事歌曲创作外,也经常从事歌唱表演。作为一个优秀歌唱家,他那浑厚有力的男中音,感情充沛、真实,吐字清楚,表情细腻,富有感染力。
民国27 年10 月25 日,张曙随同第三厅自武汉撤往湖南,继又撤往桂林。12 月24日下午,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桂林,年仅29 岁的张曙与长女达真同时遇难。民国29 年,重庆文化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周恩来、郭沫若、田汉、老舍及其他一些文化界知名人士参加。周恩来在讲话中说:“张曙先生之可贵在于和聂耳同为文化战线上的两员猛将。
……给全民抗战起了伟大的推动作用,救亡歌咏便是最明显的,代表了大家发出了-的怒吼,代表了大众发出了要求团结的呼声,张曙先生便是这样的工作者中的一个,这功绩是永远永远不磨灭的。”
上一篇:舒绣文
下一篇:汪达之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