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集圣,1925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城关镇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有弟妹六个,他为长子。1932年,陆集圣进入仙游城关小学读书,1937年考入仙游县立初级中学。1940年,陆集圣因成绩优异被莆田哲理中学录取。
哲理中学素有闽“革命摇篮”之称。在这所学校里,陆集圣受到进步学生的影响,开始倾向革命思想。他经常撰文投稿,用“显”、“铁芙”、“疾迅”等笔名在校内外各种文艺刊物上发表文章,以犀利的笔锋抨击腐败的社会政治,热心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因而深受师生们的敬佩,被大家誉为“哲理的茅盾”。同时,他还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进步活动,经常联络进步学生,召开辩论会、时事讨论会和出墙报等,揭露学校当局的无理苛求和学校三青团组织的阴谋活动。陆集圣的行为惹怒了学校当局,被校方开除。
1942年下半年,陆集圣被聘任在仙游城关文虎小学任教。时值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中华民族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和践踏,血气方刚的陆集圣在国难当头之际,同爱国师生一道,组织抗日宣传队,上街-,四处演讲抗日道理;他还积极参加仙游抗日剧社,亲自编写剧本,扮演剧中主角,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抗日救国道理。1944年秋,在亲人的资助下,陆集圣考入福建学院政治系。
1945年下半年,福建学院学生会改选,由于陆集圣为人耿直忠厚,待人热情,又善于团结人,在同学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所以,学生们一致推选他为学生会主席,成为福建学院的活跃人物。同年秋,中共闽中地方组福州地区的负责人陈振先等地下党员,为了引导陆集圣走上革命道路,设法同他接触。由于他有较好的思想基础,情趣相投,很快就成为莫逆之交。在陈振先的引导下,陆集圣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书籍,如《大众哲学》、《新经济大纲》、《历史唯物论》等;积极参加福州地下党组织的各种政治活动,使自己的阶级觉悟和思想认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1946年初,陆集圣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陆集圣入党后,为了扩大革命影响,壮大党的力量,引导更多的同学走上革命道路,他利用掌握学生会经费的机会,购置了大批进步书刊供同学们阅读。同时还积极组织学术会、学习会、校友会、时事报告会、座谈会以及出校刊和墙报等,帮助学生们开阔眼界,提高思想觉悟。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一系列违背民心的做法,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全国掀起了一场反内战、争民主的-。尤其是各大中专院校,反内战的-运动一浪高过一浪。身为学生会主席的陆集圣根据党组织的指示,立即组织学生加入-运动行列。当福建学院的学生们在街上--遭到警察刁难阻挠时,陆集圣便组织学生集结在省政府门口--,抗议国民党当局发动内战、-的暴行。-平息后,国民党福建当局伺机报复,四处捕抓共产党人和学生会组织者,陆集圣被列入重点对象。但福建学院担心逮捕陆集圣可能再度引起-,只好对他“从轻处置”,并趁放暑假之机将他除名。
陆集圣离开学校后,开始在福州城里活动,不久便担任中共闽江工委组织干事。在当时情况下,他无固定职业,经济收入非常有限,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困难。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心扑在革命工作上。为了能够顺利开展工作,陆集圣经常向在福州经商的亲友借粮借款,有时还直接派人回老家向父母要钱。他的父母了解他的所为,尽管家中并不宽裕,但总是千方百计满足他的要求。
1946年夏末,中共闽江工委为了加强闽台之间的联系,派陆集圣到台湾地区发展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同年9月,陆集圣到达台北,通过在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任职的原仙游文虎小学一同事的引荐,担任台湾成功出版社的。从此,他以职业为掩护,公开出入国民党台湾当局的党政机关、工厂、学校和各群众团体,奔走在台中、新竹、台南等城市,秘密开展活动,发展党员,积蓄革命力量。当时,台湾刚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复不久,社会环境十分恶劣,各派斗争错综复杂,便衣暗探沿街皆是。陆集圣凭着满腔的热情,怀着对党的赤胆忠心,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机智勇敢,巧妙地与敌周旋。有一次,陆集圣完成任务归来,在列车上遭暗探紧紧盯梢,无法脱身。他临危不惧,镇静自如,趁列车进站旅客们整理行李忙乱之机,敏捷地跃出车窗脱险。由于列车速度较快,陆集圣重重摔倒在路基旁,昏迷多时后才苏醒。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陆集圣在台湾师院、台湾大学、台南报行以及台湾绿岛酒家等处建立了革命据点,吸收了一批进步学生和工人骨干入党,并建立了中共台北龙安党小组。
1946年冬,闽江工委活动经费出现困难,便指示陆集圣设法搞些经费。他利用职务之便从成功出版社取出一笔经费 ,通过地下交通站送到大陆。事后不久成功出版社因负债累累、经济困难而倒闭,陆集圣也因此受到牵连。由于陆集圣事前有所准备,故按照闽江工委指示,迅速撤离台湾。
1947年2月,根据闽浙赣区党委的决定,将闽江工委改为区党委下属的城市工作部(简称城工部)。同年3月,又成立了中共福(州)长(乐)闽(侯)地委,隶属于城工部,陆集圣任书记。从此,年仅22岁的陆集圣挑起革命重担,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运筹帷幄,果断处事,显示出他出众的才华和高超的领导艺术。
几年的白区工作,给陆集圣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积累了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练就了一套与敌巧妙周旋的应变本领。他平时执行任务,小心谨慎,善于乔装打扮,时而西装革履,俨然社会名流;时而长袍大褂,酷似富商大亨,经常单枪匹马出没于繁华闹市之中。在特务横行、便衣遍布的福州城里,他来回穿梭,如鱼在水。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他脸不改心不跳,镇静自如,泰然处之,每次都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1947年4月,闽浙赣游击纵队开展游击战争需要一套福建省的-,区党委将这个任务交给城工部,而城工部又落实到陆集圣身上。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陆集圣竭尽全力,千方百计打通各种渠道,实施了好几个搞图计划。最终通过地下党员罗山的关系(其父为国民党福建军管区司令部参谋室参谋)搞到一份五万分之一的绝密-,并顺利地送到闽浙赣游击纵队。
“窃图”任务完成后,正值南京发生了国民党军队-学生的五二○血案,全国学联决定于6月2日举行全国总-。福州各大专中院校在地下党组织和城工部统一领导下,准备热烈响应。在筹备全市-过程中,陆集圣夜以继日,四处奔波,深入到各大中专院校动员鼓动。5月31日,国民党福建当局获知消息后出动了大批-包围搜捕各大专院校,逮捕了一批学生。为了避免损失,城工部决定停止-。陆集圣等人又积极组织疏散已暴露的党员和学生领导人,营救被捕同志。
1947年夏,国民党当局为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禁止南运棉花纱布,因此造成市场棉纱紧张。福州五家私人商店趁机设法从上海运进一批布匹和棉纱,准备在榕抛售,想不到被福州海关扣留。因此,商人们纷纷打通关节,抢先办理领货手续。城工部获悉消息后,决定趁机冒领,为游击区的军民解决过冬的衣服。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陆集圣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打扮成“商人”模样,招呼着几个“伙计”来到码头。陆集圣大摇大摆地跨进海关办公楼的铁门。没多久,他和海关职员陈文湘手执伪造的海员提货单出了大门,顺利地从码头仓库提出了一批棉布和棉纱。早已在码头等候的两艘货船,以最快的速度将棉布棉纱装上船,并迅速离开码头。
案发后,福州市舆论哗然,商界要求海关立即赔偿,福州海关急忙呈报者政府和海关总署。海关总署催逼福建省政府迅速侦破“布案”。一时间,福州地区满城风雨,鸡犬不宁,便衣特务四处查缉,捕抓布案“嫌疑犯”。同年8月,城工部负责人孟起的女佣人不慎泄露线索,导致孟起夫妇双双被捕,陆集圣也被列入逮捕名单。
1947年10月,陆集圣为了躲避通缉二度赴台,寄居在亲戚家里。他一到台湾,立即召集党员开会,传达国内的形势和目前党的中心任务,以及解放区的消息。会后又发动尤安党小组的党员深入各大中专院校、工厂、农村宣传解放区的消息,增强台湾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信心。
1947年底,“布案”事件平息,上级党组织将陆集圣调回福建。任中共闽中地委城工部部长。
1948年3月,闽浙赣区党委因城工部内部出现了个别叛徒而决定肃清党内内奸,于是成立审查委员会。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城工部的一些党员被审查,组织被强迫解散。在错误决定的指导下,中共闽中地委于同年4月也将陆集圣等一批城工部组织的人员逮捕并审查。在事发之前,曾经有个别战友向陆集圣暗露内情,劝他暂避风头。但他毫不介意地说:“我为革命光明磊落,忠心耿耿,从未做过对不起党的事。上级布置的任务,不管有多么艰难,我总是坚决完成,不曾失职,这一场小误会算得了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坐不更名,行不改姓,何须回避。我相信组织上会把问题搞清楚的。”事后不久,闽中城工部的一些党员遭错杀,陆集圣也没有逃脱“城工部事件”的血光之灾。临死之前,陆集圣正义凛然地向闽中地委表示:他服从组织决定,但请求组织上重新审查他的历史,给予恢复党籍,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忠贞不移的高尚情操。
历史是公正的,功过是非终有定论。1956年6月,中共中央专门为在“城工部事件”中被错杀的人员平反昭雪,陆集圣冤情大白,并被追认为烈士。
(蔡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