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唐朝彝(1640~1698),字偕藻,明末漳浦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人。清康熙六年(1667)中进士,官至宗人府府丞。
唐朝彝少家贫,淡泊明志,勤苦攻读。康熙三年(1664),铜山实行“迁界”,唐朝彝-徙居漳州,寓居于南靖南华岩读书。越两年,乡试中举。康熙六年,会试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入庶常馆学满文。散馆后,任广西道御史。尔后近30年间,先后任过山东、山西、京畿、河南、广东等道御史。后升通政司左右参议,转任大理少卿、太仆寺卿、太常卿、宗人府府丞等职。
唐朝彝为官清廉,生活俭朴,公务开支力求节约。任广西道御史出巡北城时,亲自取消供给规定。掌河南道事中,一尘不染,为治理黄河劳碌终年,无半点私求。本来,治黄是个肥缺,以往常是半年就得调换,而唐朝彝却受到人民爱戴,蝉联留任。任大理少卿时,奉旨祭女娲与成汤陵墓,路上所过州府,凡向他馈赠礼物者,都一一谢绝。他当官三十载,没有私建华堂,仅在漳州有数椽简陋瓦屋,其勤政廉洁作风饮誉朝野。
唐朝彝为人谨慎,与同僚和睦共事。他说:“人好立名誉,意气凌人,使人莫敢抗,因以为宜也!吾奈何以许吹毛求疵,与世相抵触哉,这又有何用?”他到宗人府就职之初,府中满族官员为刁难他,竟用满文起草案牍文稿让他审批,岂料,唐朝彝洞悉满文当场抓住文件内容本质进行剖析,理由中肯,说得满族官员面面相觑,从此贴服了。
康熙十九年,铜山“复界”,唐朝彝回铜山为其母亲治丧守制。在此期间,他为“复界”后重修城池撰写《大都督詹公重建铜山城功德碑记》。同时,呼吁复修南溟书院,兴办义学;但不久出任广东道御史而把此事暂搁下。至康熙三十四年,他因病回漳州,还念念不忘此事。漳浦知县深为感动,终于康熙三十五年着手修葺书院,兴办义学。
康熙三十七年,唐朝彝病逝于漳州,享年59岁。生前著有《先后天挂图说》等。
上一篇:李玉如
下一篇:赵怀玉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