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毓标(原名刘有和)(1908~?),生于江西省横峰县葛源店前街的一户贫农家庭,祖辈以佃田租种为生。刘毓标7 岁起帮父兄放牛、种田,10 岁时,在刘家祠堂资助的私塾读书两年半后又在家种田,17 岁后跟木匠学徒2 年。
民国16 年(1927 年)清明节,刘毓标加入了葛源农民协会,参加了年关-。次年8 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两年后转为中-员,先后任葛源区委组织部长、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等职。民国23 年1 月进共产主义学校县委书记训练班学习,5 月,受中共闽浙赣省委派遣,到皖南白区任中共皖南特委委员、中共歙县县委书记,6 月,任太平中心县委书记。
刘毓标到任后,召集中心县委会,决定秋后领导农民举行-,建立苏维埃政权。因消息走漏,中心县委当即决定将-时间提前至8 月21 日。并在拜祭堂设立-指挥部,由韩锦侯任总指挥。21 日深夜至22 日清晨,由杨家墩至柯村一带-全面展开,参加-的农民3200 余人,其中共产党员百余人,各地镇压土豪劣绅320 人,缴获地主武装0320 余支。不到7 天时间,东起黟县方家岭,西至石埭(今石台县)城安,南到祁门县历口,北达太平县七都,东西110 余里、南北120 里的范围内掀起了-0。9 月1日,中共闽浙赣省委派遣宁春生政委率领的300 余人游击大队抵达柯村,支援-。农民团、地方游击队纷纷由秘密转向公开,群众踊跃参加,农民武装队伍迅速扩大。9~12月,在中心县委领导下,各类训练班相继开办,刘毓标亲自为训练班讲课。10 月,成立了“皖南苏维埃政府”,各县、区、乡也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为医治在-中受伤的伤员,9 月间,中心县委在天井堀建立了临时医疗站,10 月以后成立了皖南总医院和孙村、老山两个分院,先后收治伤员500 余人。
国民党军及其地方武装对柯村-进行了疯狂反扑和“清剿”。刘毓标、宁春生率领皖南游击队,在农民团、赤卫队的紧密配合下,利用山区的有利地形,对国民党军第七十八、八十八师和保安团队进行了英勇反击,先后打了木子岭、打鼓岭、方家岭、茅山岭、杨家墩等10 余次主要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一次次进攻。共毙敌70 余人,俘敌60 余人,缴获长短枪600 多支,有效地保卫了苏区,配合了红军的北上抗日行动。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于12 月18 日抵柯村。方志敏留下一侦察营,加上宁春生带的武装,组成600 余人的红军皖南独立团,由熊刚任团长、刘毓标任团政治委员,以黄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民国24 年2 月,刘毓标根据方志敏的指示,在新棚、谷子湾召开两次干部会,对苏区转为游击区作了部署;并从干部中挑选了40 余人组成工作团,随皖南独立团行动。为了保护先遣队留下的数百名伤员的撤退转移和几十个村庄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刘毓标等率领独立团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多次组织与联合地方游击队对国民党军的残酷“围剿”进行了顽强抗击,转战在青阳、贵池、泾县、绩溪、宁国、淳安、遂安等地。
3 月25 日,中共皖南特委因王弼被捕叛变而受到严重破坏,刘毓标立即召集中心县委会,决定留下2 个营由宁春生率领坚持游击战争,自己和熊刚率1 个营去闽浙赣找省委。会后,刘毓标、熊刚率队离开柯村抵德兴广田山,找到了省委书记关英,汇报了皖南特委被破坏等情形。当时,主力红军已转移,省委所在地葛源亦被国民党军占领。刘毓标遵照关英的指示,迅速率队返回皖南,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
刘毓标率队回皖南后,国民党军已占据柯村,拜祭堂、乌头坑等村舍已被国民党军烧毁,伤病员无踪影。刘毓标率队转移至皖浙赣3 省交界的鄣公山地区,决定留在这里进行抗日宣传,开展秘密工作,发展党员,建立了鄣公山、莒君山、石屋坑3 个党支部及农民团、妇女会等群众组织。一个以鄣公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初步形成。5 月,关英、李步新、黄丰庆等亦汇集于此。民国25 年4 月,在鄣公山召开闽浙赣省委扩大会议,决定闽浙赣省委改为皖浙赣省委,书记关英,刘毓标为委员兼组织部长。独立团亦随之改为皖浙赣独立团,刘毓标仍任团政治委员。他率领独立团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以灵活的奔袭、奇袭或速战速决的战术伏击敌人,于被动中寻求主动。12 月,独立团从鄣公山地区出发奔袭开化县城;回师途中,又在月岭伏击第四十六旅一部,毙伤其30 余人,缴枪百余支。这是皖浙赣边区红军第一次攻克县城,边区军民群情振奋。
民国25 年冬,国民党皖、浙、赣3 省各以2 个保安团的兵力“清剿”独立团。刘毓标率队转战在以鄣公山为中心的皖浙赣地区。民国26 年2 月,刘毓标受命率一个连去浙江找刘英、粟裕,了解中央对西安事变的方针政策。途中受到国民党军多次阻击,打了几次恶仗,由于路线不熟,未能跳出国民党军包围圈。一个连六七十人,最后只剩下刘毓标和警卫员、侦察班长3 人。此时,刘毓标右手已负伤。3 月3 日晚,刘毓标在姜孟坑纸厂被俘,被押至衢县监狱。在国民党的严刑拷打、叛徒对审的法庭上,刘毓标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革命气节。8 月初,经浙东红军与国民党谈判代表陈铁君交涉,刘毓标于5 日获释。出狱后,他独自直奔休宁、祁门、婺源一带寻找部队。前后经过了2 个月,终于找到了李步新、江天辉等,向他们传达了中央关于国共谈判的方针原则,以及将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重要信息,并建议他们去南昌新四军办事处找项英、陈毅,请示改编事宜,使这支300 余人的红军队伍顺利编入新四军战斗序列。
民国27 年3 月,刘毓标任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总务科长。次年2 月,调军教导总队学习,未结业即于6 月间调任江北指挥部教导大队指导员,两个月后升任教导员。在此期间,刘毓标经历了江北多次抗击日军和反击顽军的战斗。民国29 年12 月,任抗大五分校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长。民国30 年6 月,任军后方政治部组织科长。10 月,调任军直属政治处主任。民国31 年12 月任第十八旅第五十二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民国32 年4 月任抗大八分校(后改为新四军第二师教导团)政治委员。民国34 年8 月,升任淮南津浦路东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2 月,任第二师第六旅兼淮南津浦路西分区副政治委员。在此期间,刘毓标多次参加反击国民党顽军进攻的激烈战斗。苏中7 战7 捷之后,主力北撤,国民党大举进攻,刘毓标奉命将3 个地方团组建成第十一纵队第三十一旅,先后任第三十一旅、三十二旅政治委员。经过20 多天通榆线上的艰苦阻击战后,转入苏中敌后坚持斗争。民国38 年4 月起,任第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华东军区装甲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淞沪战役和进军福建的福厦战役及抗美援朝战争,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保卫祖国的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61 年4 月转业,任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党组书记、省政法办公室副主任、省革命委员会顾问、省政协副主席。1984 年12 月离职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