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谭尚忠(1722~1796),字因夏,一字古愚,号荟亭,清代江西南丰人。其曾祖乐善好施,后家道中落,三代单传而生尚忠。中乾隆辛未(1751)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转监察御史。外放为兴泉永道摄厦门同知,因为洋行陋规案的牵连被罢官。谭尚忠在户部任职时,曾经主持过宝泉局工作。高宗(乾隆)后来了解到宝泉局时,得知谭尚忠秉公无私的情形,于是,又起用他为刑部员外郎。过后又外放为高廉道,升任河南按察使,多次平反冤假错案。调广东,后来,因为奔父丧回南丰时,有百余人跪在驿道左侧,哭泣着给他送行,说:“自从你来到广东以后,我们即使面临饥寒也绝不会再起盗心了。”居丧三年之后,补任甘肃按察使。甘肃多数官员利用粮银捐纳监生以中饱私囊。这种腐败之风相沿已久。后来事情败露牵带出了一大批官员,惟有谭尚忠为官清廉,丝毫无染。因此升任山西布政使。山西旧例安置富户代官家购铜铸币,经管的官吏使用多收少给钱的手段从中榨取好处,富户中因此倾家荡产者数不胜数。谭尚忠了解到这种情形,便下令富户每家一次性拿出五年的购铜款交到当铺,由官家每年取其利息收购旧铜,富民无不感激涕零。不久,升为巡抚,调至安徽。后因事忤逆权臣和坤,以“失察”的莫须有罪名贬谪为福建按察使。后起用为云南布政使,就地晋升为巡抚。当时云南境内私钱充斥,于是,谭尚忠下令设立 铸币局,收购私钱,准予废铜七斤换取官钱一千文,又严厉捕缉偷铸私钱的人,此后,云南的私钱逐渐少了起来。他在云南为官九年,社会安定,风调雨顺,年年丰稔。等到他庚戌(1790)进京朝见君主时云南适逢干旱,云南父老中有人说:“谭公难道连雨都带走了么?”因为耳朵失聪的缘故要求调内用,改任刑部右侍郎。乙卯(1795)典试湖北乡试。乾隆皇帝深刻了解谭尚忠的为人,屡屡对群臣称赞他。仁宗(嘉庆皇帝)眼里也认为他是宰相之才。嘉庆元年(1796)调吏部转左侍郎。不久逝世,终年75岁。
谭尚忠外表严肃,不苟言笑,看见他的人都会肃然起敬,但他平等待人,极其平和。办事十分原则,不徇私情,弹劾官员不避嫌怨,不畏权势。在福建时屡与总督、巡抚抗争,在云南又屡屡与总督论长短。他经常对他们说:“办事嘛,你们尽管多种花,栽刺的事留给我干,行吗?”为官四十多年,清正廉明,身无长物。他时时告诫子孙不能放纵,要能控制住自己才是事业成功的根本。并亲手制订《五□》约束属下不准多吃多占,奢侈浪费。著有《纫芳斋文集》、《纫芳斋诗集》,书法也浑古有名,自成一家。死后葬于南丰县四十五都黄竹堡,散文家桐城姚鼎为之亲撰墓志铭。
上一篇:赵由仪
下一篇:梁份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