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1958-1982),黑龙江省虎林县人。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64年在虎林镇第一小学读书。同年,因父母工作调动,转学到饶河县。在中小学学习期间,品学兼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曾出席县、地优秀学生代表大会。1975年中学毕业后,到饶河县农电青年点插队落户。
张华在上中学时和在农场劳动期间,都主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助人为乐。经常利用课余工余时间以及节假日,帮助烈军属劈柴、担水、打扫卫生。冬天,和同学、同志一起拖着爬犁上山砍柴,并分送到孤寡老人的家里。在知青农场,被选为劳动模范、优秀共青团干部,曾出席县共青团代表大会、劳模大会和先进知识青年代表大会。
1977年,张华志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沈阳空军某场站保伞室做保伞员。工作任务是把降落伞、救生船、氧气瓶等40余斤的救生器材打在一个伞包里,飞行前送上机舱。工作虽平凡,但他做起来却很认真,认为叠伞打包不能留下一点隐患,这是保证飞行员生命安全的大事。由于精心细致,昼夜苦练,叠伞技术提高很快,在部队举行的岗位练兵表演中,在另一战友的配合下,创造叠一幅伞只有8分45秒的纪录,比一级技术能手还快35秒钟。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张华叠伞千百幅,从未出现差错,两次受到场站的嘉奖和表扬。为适应部队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需要,张华更加重视学习文化科学知识。部队为使他得以深造,1977、1978两年推荐他参加高考,均未如愿。他不气馁,更加刻苦复习攻读,终于在1979年高考中,取得沈阳军区参考生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第四军医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盛夏,从北疆到古都西安,在第四军医大学攻读空军医学,并立誓做一个“从心灵上、道德上、知识上都是个大学生”。他刻苦努力,在三个学年里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不仅学习好,而且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他在日记中曾写道:“雷锋呵!我的战友,你的生命在我身上延续。”1980年8月,入学后的第一个暑假,他从西安千里迢迢回故乡探亲。在火车上,扶老携幼,打水扫地,忙个不停。车上有个孕妇提前分娩了,急得直哭,张华便主动去照顾。当产妇在虎林红岗车站下车时,张华不放心,也随之下车,怀抱着婴儿,肩扛产妇的提包,把产妇送到红岗车站附近连山大队自己姨妈家,嘱咐姨妈给产妇做可口的饭菜。当姨夫去给产妇家里送信时,张华才放心地上路回家。
1982年6月11日上午,西安市霸桥区新筑公社69岁的社员魏志德,在市内康复路公共厕所掏粪,下到粪池时被沼气熏倒。张华正路经此地,听到呼救声,立即跑到现场。这时,建筑修缮队王福来、周春兰已在粪池架好竹梯,个体裁缝李正学已登上梯子准备下去救人。张华不顾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存折等贵重物品,一把拉住李正学说:“你年纪大,不要下,让我下。”说着,他进入粪池,很快抓住魏志德,对池上的人们说:“快放绳子,人还活着。”话音刚落,张华自己被沼气熏昏,倒在粪池里,中毒窒息。送往医院后,多方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4岁。
张华牺牲后,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于1982年10月27日,为《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关于张华烈士事迹的书,题写了《新一代的理想之歌》书名。中央军委于同年11月25日发布命令,授予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称号。并号召全军以张华为榜样,努力把自己锻炼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革命军人。张华烈士的事迹经报纸、广播电台宣传后,引起强烈反响。国家教育部、卫生部、解放军总后勤部、全国学联、陕西、四川、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的负责人以及有关部门分别发出向张华烈士学习的通知、决定、号召。1983年6月7日,在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张华烈士被称誉为全国十英模之一。(黑龙江省志/人物志)